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个男人对着屏幕读着提前准备好的稿件,内容是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孩子要吃40元一斤的草莓,给不给买?
他的答案是不给买。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有些事只要开了个头儿,就会没完没了。
他会今天要吃,明天也要吃,后天还想吃,甚至大后天还会让家长给买车厘子。
做家长的一定不能给孩子开这个头,有了第一次后面就控制不住了,所以坚决不要给孩子买。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我是觉得,如果他用几千块一套的乐高或者几百块的玩具做比喻,这个观点我还是认可的。
可是孩子要吃个草莓,哪怕家庭条件再困难,做父母的一次都不给买,我觉得这对于小孩子来说,确实过于残忍了。
于是我就在这个作品下面留言说,如果连40元一斤的草莓都买不起,那就不要生孩子了。
我的理由很简单:让孩子生出来遭这个罪干嘛?生了孩子,家长就要保证基本的物质,做父母是有责任的。
然后就有网友回复我说,草莓不算基本物质吧?再说了不吃草莓就受罪了?
我本来不想回复,但又好奇是什么样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就点开了这位网友的主页。
从她发的视频里可以看出来,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感觉挺同情她两个孩子的。
我不知道在这位妈妈的概念里40一斤的草莓不算基本物质,那什么算?5000块钱一学期的托管?还是3000元一个季度的补习班?
如果40一斤的草莓都嫌贵,那要如何去负担200一节的艺术课呢?
如果托管、补习班都不算基本物质,咱都不去上,只让孩子去学校读书,你觉得他将来能拿什么跟那些博学多才的孩子竞争呢?
光靠学习成绩吗?这显然是不够的啊。更何况现在的教育环境,不在外面补课的孩子,想要成绩拔尖,真是太难了。
这就回到了我的观点上,既然知道自己给不了孩子未来,将来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流血流干,拿命去拼,那干嘛把孩子生出来遭罪呢?
我想着家长这样的觉悟,两个孩子实在可怜,我不死心,又回了一条:
草莓,不是奢侈品吧?是算在衣食住行当中的吧?食,那怎么就不是基本物质了呢?
然后这个妈妈又给我回复,不吃草莓又死不了,不吃饭不行。
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在这个时代,还有人用着我们爷爷奶奶那辈人的“生下来、饿不死”的思想养孩子,是嫌自己吃的苦不够多,让孩子也一起吗?
看到这些,我真的满脑子都是"做父母是世界上责任最重的事情,结果却丝毫没有考核标准"这句被说烂的话。
这要是搁以前,我肯定要好好跟她掰扯掰扯,但是这次,我什么也没有再说。
因为我长时间回复粉丝的经验让我知道,再说下去也是徒劳。
在我初做自媒体时,我一直认为那些不守规矩、没有教养、不明事理的人,只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他这些道理,如果他们知道了规则,就会改变。
因此我尽可能的在文章里不出现生涩的词汇、复杂的句式,我只是想用最通俗的阐述,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我的文章、明白我的观点。
但是很遗憾,我还是经常被网友攻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不停地在找自己的毛病。
只要有粉丝在我的文章下面提出质疑,甚至没读懂我的意思就开始抨击我的时候,我就觉得是自己文字表意还不够清晰,容易引起阅读歧义。
所以我经常会在自己的文章下面回复评论并作出解释。
当我耗费了极大的耐心去解释之后,却发现无论我跟那些粉丝如何交流,甚至用争论的方式,也改变不了他们的认知。
反而我会因为跟对方说不通,或者对方根本认识不到我们说的不是一件事,让我生一肚子气。
从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是由他所处的立场决定的。他们的经历、见识、生活环境等等因素,都影响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那些他们没有见识过的、不愿意相信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错的。无论你怎么解释,他们还是想用自己的思维逻辑看待世界。
这也就是所谓的“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的道理吧!我们又何须在明知结果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呢?
就像有位网友说的,两个人争辩,最终谁会获胜呢?闲的那个人!只有那些有充足时间去浪费的人,才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对牛弹琴。
当我们意识到彼此观点冲突并不可调和的时候,那就谁也不要试图去说服谁,赶紧终止对话就行了。
留着那个时间和精力,哪怕给家人多炒一道菜,还能让生活温馨幸福呢,何必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呢?你说是吧?
——END——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 插图/网络 校对、排版/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