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总投资29.62亿元、年产能50万千升的嘉士伯佛山三水生产基地于有着“饮料之都”称呼的佛山三水正式投产。这是重组后的重庆啤酒和嘉士伯在广东省的第二家工厂。
而在此之前,今年3月,泰山啤酒规划设计年产能10万千升的首个南方工厂同样在该区域开业。
啤酒大企业近年在广东地区的新产能布局并非仅限于此。
华润啤酒在深圳宝安的总部基地已于2021年启动建设,其中包括年产能10万千升的精酿啤酒基地。
素有“华南王”之称的珠江啤酒为广东本土品牌,此前在与五大啤酒巨头的对垒中被夺走不少省内销售份额,近期也在积极扩充产能欲夺回失地。该企业近年的产能扩展包括东莞珠啤厂30万千升年产能和灌装年产10万千升啤酒扩建项目、中山珠啤厂30万千升年产能、梅州珠啤厂新增4万瓶/小时的瓶装纯生啤酒生产线(替换原有2万瓶/小时的瓶装普通啤酒生产线)、湛江珠啤厂20万千升年产能。
这一轮产能提升如此密集地聚集在广东地区,或令近年格局已基本平稳的华南啤酒市场再生变动。
广东省素来是啤酒名门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国家统计局的啤酒各省产量排行榜中,该省近年始终位列第二。2023年,广东省常住人口1.27亿人,连续18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60岁以下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同时,广东省GDP总量在1989年超越江苏,至今已连续35年位居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
多家啤酒大企业选择将大湾区作为其根据地。其中,百威亚太和华润啤酒均为港股上市企业,青岛啤酒、嘉士伯啤酒均于九十年代便布局该市场。
因此,自21世纪初起,啤酒巨头们围绕广东省的市场抢夺便硝烟不断,这里的啤酒龙头格局也始终具有流动性。但,谁会是下一个接棒者?
1993年至2012年间,被称为跑马圈地的时期,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重庆啤酒(与嘉士伯啤酒重组)、燕京啤酒的五大啤酒巨头格局也在此时确立。2000年前后,上述啤酒巨头进入广东市场,与当地品牌展开正面对战,一方面倚仗渠道地推进行市场扩张,一方面靠并购划地为营。此后,五大巨头间地盘的划定,也牵动着广东省啤酒市场格局的变化。
“深圳的市场原本大部分属于当地品牌金威啤酒,尤其是市区的餐饮渠道。但青岛啤酒南下深圳时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从郊区、农村的餐饮店开始蚕食,切走经销商;同时也在金威啤酒不太重视的商超端布局发力,最终奇袭了不少市场份额。”此前在金威啤酒担任销售员的向界面新闻记者回忆道,关于那个时代的啤酒江湖,留下了不少令人回味的故事。
五大巨头中,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率先升至广东省第二,仅次于珠江啤酒。并在2011年收购活力啤酒,华润啤酒、燕京啤酒于千禧年之初就进入了广东市场,2013年,华润系收购金威啤酒的啤酒业务,市场份额也于此时提升至第二,超过青岛啤酒。
但2015年之后,百威啤酒切中高端化趋势,凭借旗下国际化品牌及全国化的哈尔滨啤酒抢占夜场渠道,接过广东省亚军的位置。
随着五大啤酒公司全部进入广东,其啤酒市场逐渐成熟稳定,市场格局从珠江啤酒、金威啤酒、活力啤酒等本地品牌把持,变为包括百威啤酒、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嘉士伯啤酒在内的多家行业巨头竞相争夺的战场。
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的数据,2020年广东省啤酒市占率中,珠江啤酒为33%,百威、华润、青啤分别为25%、15%、15%。尽管目前尚无更新数据,但根据啤酒企业在广东省的产能情况及界面新闻记者在广东省的终端走访调研,基本可看出广东省内啤酒市场中,珠江啤酒和百威啤酒及旗下产品占比较高。
“以前啤酒品牌都在抢夺餐饮店里最好的展示位,经常是冰箱里的啤酒摆好,一转身又被其他品牌来巡场的业务员换了位置。对于人流量大的店面,业务员都是想方设法进场或是签下独家,一边给好处,一边软磨硬泡。”在佛山餐饮行业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店主陈金标说:“但近几年,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几个名牌都处于无法消灭竞争对手也难以一统市场的局面,因此给店头的宣传费用也有所下降。”
随着市场份额的平稳,啤酒企业价格战的费用也愈发高企。尤其自疫情以来,一向在啤酒销售渠道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餐饮端开始份额下降,网购、商超等非即饮渠道逐渐提升,对于啤酒大企业来说,仅靠地推已难以突破现有销售格局。
但在近年啤酒行业的存量竞争中,高端化带动了多家企业的利润增长。新生产基地不仅可以帮品牌提升“吨位”,还可以带来产品结构升级及降本增效的作用,这使啤酒大企业在广东啤酒市场的竞争来到了更上游。
在此轮产能扩展中,提升较大的是嘉士伯啤酒和珠江啤酒。前者急需解决全国化后华南市场产能不足的情况;后者则需要产能的提升支持近年的高端化的需求。
尽管嘉士伯啤酒于1995年在惠州建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并在广州设立了中国区总部,但华南的大举开拓是在2020年和重庆啤酒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之后。
嘉士伯此前仅有的广东惠州工厂年产能仅为10万千升。而根据可查的公开资料,珠江啤酒的广东总部在2005年就已经达到年产能150万千升,该数值此后未有更新。百威啤酒佛山三水工厂年产能达到160万千升,是百威亚太最重要的工厂之一,承担了将近百威啤酒全球20%的供应量。2012年,揭阳生产厂投产后,标志着青岛啤酒在广东年产能达到200万千升。
重庆啤酒2021年发布《关于设立嘉士伯啤酒(佛山)有限公司并投资新建产能的公告》,公司相关人士彼时称,在重庆啤酒从西部往全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华南和华东两个区域目前是增长最快的区域,重庆啤酒在华南地区最近三年都保持着30%以上的业绩增速,已经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
2024年半年报显示,在上半年平淡的行业局面下,重庆啤酒南区仍然保持较快增速。2024上半年,公司西北、中区、南区分别实现收入25.5亿元、35.7亿元、2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9%、6.8%。其中,南区营收增速快于公司上半年4.2%营收增速。
根据方正证券研报,重庆啤酒的大城市计划将目光投向经济发达、啤酒格局尚未实现绝对垄断的华东和华南地区,通过烧烤、火锅切入,不断提高终端渗透率;2019至2022年公司高端酒销售收入成绩突出,正是得益于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乌苏品牌增长情况良好。
西南证券近日研报指出,尽管近两年乌苏疆外市场受消费力下滑影响预计仍处下滑,乐堡及重庆品牌受益于基地市场旅游复苏维持平稳增速。据悉,嘉士伯佛山三水生产基地可以生产嘉士伯旗下包括嘉士伯、乐堡、1664、乌苏等所有品牌的产品,也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生产范围。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重庆啤酒之外,泰山啤酒也渴望凭借新的产能在华南市场分得一杯羹。泰山啤酒主打“鲜啤”,对配送时效要求极高,佛山三水工厂的建立将打破泰山啤酒原先以山东为中心的销售半径,供应将可覆盖南方12个省份,节约配送时间。
在众名门攻占广东市场的同时,珠江啤酒则急于巩固省内份额。虽然珠江啤酒始终是广东的销冠,但这家九成以上营收都依靠华南市场。同时,今年前六个月,珠江啤酒来自华南地区的收入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92.46%提升至93.19%,珠江啤酒巩固主场份额势在必行。
今年上半年,珠江啤酒已取得不错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9.86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润近5亿元,同比增长36.5%。
这与珠江啤酒的低基数和高端化策略关系较大,其高档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7%,在各档次中增长最快。继去年推出南粤虎尊、980mL珠江原浆、雪堡新英式精酿IPA、7鲜生珠江原浆等高端新品后,今年上半年珠江啤酒继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又推出了珠江P9、珠江啤酒1985等新品。
从渠道而言,珠江啤酒上半年以广交会、糖酒会、招商会等多种渠道开展全国招商,珠江原浆体验店布局突破400家,营销外延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增强营销“两支队伍”(营销业务队伍和客户队伍)。
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机构在研报中详细指出,珠江啤酒二季度量价齐升,得益于新高端化单品97纯生持续放量,在同价位成熟竞品相对老化的现状利于97纯生持续抢夺份额;同时,珠啤非现饮占比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今年以来餐饮及夜场恢复整体较为疲软,公司受冲击相对较小。
新产能的涌入就像鲶鱼搅动着大湾区的啤酒市场格局。啤酒营销专家方刚指出,广东新增产能将会对当地市场竞争增加压力。但他同时表示,新增产能所生产的产品更为高端、高效,所以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以上述嘉士伯啤酒、百威啤酒、泰山啤酒入驻的佛山三水“水都小镇”为例。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这个2007年规划的产业园中,如今已形成密集的产业集群。不仅可口可乐、红牛、健力宝等饮料巨头已在此落子生产基地,园区内多家仓储、物流、包材等配套企业也对啤酒饮料的高效生产、运配形成支持。其生产、配送效率高于散落式生产布局。
而近年大湾区新增的啤酒工厂,也都瞄准了高端化和数智化生产。
作为嘉士伯全球旗舰酒厂之一,佛山三水生产基地不仅帮助企业提升了华南市场的“吨位”并节省运输费用,也通过智能酿造提高生产效率。通过MES生产执行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系统内输入成品的数量,便可完成物料数量的自动计算,分生产线订单分配,并在生产异常时自动进行相应管理。
同时,生产基地设立了嘉士伯集团在欧洲之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嘉士伯集团亚洲研发中心,用以研发面向中国及亚洲市场的新产品。
2009年正式投产的百威佛山三水工厂多年来历经5次增资扩产,不仅年产能从最初的26万吨跃升至如今的160万吨,也计划在2025年升级成首批数字领航工厂。
近期,位于深圳的华润雪花科创城建设进度也有刷新,目前华润雪花总部大厦主体结构与精酿工厂主体结构均已全面封顶。华润雪花全球总部基地由深圳金威啤酒宝安二厂改造而来,包括研发中心技术展示、精酿工厂参观试饮等。
在本轮的华南啤酒市场竞争中,众名门都瞄准了产能的升级优化,看似平稳的市场格局之下因产能的变量而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