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中国成功研制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52赫兹科普 2024-05-01 20:56:14

芯片领域,中国又有好消息传来!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向制造量子芯片又迈进了一步,世界上首次使用普通半导体制造了量子光源。

中国量子芯片突破

一直以来,量子芯片是科学家寄予厚望的全新架构。

这种芯片的核心原理使用了量子力学,从而实现传统芯片无法比拟的计算速度和效率。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量子芯片的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

与传统计算中的比特只能表示0或1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在于多种状态(叠加状态),通过所谓的量子叠加,一个量子比特能同时表示0和1。

这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大量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再者,当两个或更多的量子比特产生纠缠时,它们的量子状态将变得依赖彼此,即使它们被物理上分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子纠缠。

这种现象非常的神奇,产生的结果也令科学家惊叹。

比如可以让量子计算机在执行运算时,达到更高的信息密度和处理速度。

尽管量子芯片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量子系统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温度、电磁场等,这就需要极其精细的错误校正和保护措施。

换而言之,这种电路所需的各种组件十分复杂,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构建。

但现在好消息传来,中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利用半导体氮化镓(GaN)材料创造了其中一个组件—量子光源。

值得一提,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优势非常多。

比如氮化镓具有很高的热导率,这使得它在承受高功率操作时更为稳定。

还有,氮化镓的能带隙宽,能够产生和管理更高能量的电子状态。

因此,在高功率和高频率的电子设备中,氮化镓具有优越性能。

如今,氮化镓已被广泛用于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LED灯以及有源相控阵雷达等领域中。

而这次,科学家将其拿来用做量子芯片相关测试,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量子计算中,稳定且可控的光源是实现高效量子通信和计算的关键。

而氮化镓材料,在这里的应用是作为量子光源,能够产生纠缠的光子对。

这种光子对是量子信息处理的基础,因为纠缠光子可以用来在量子比特间传递信息,即便这些比特相隔很远。

同时,与现有的基于氮化硅和磷化铟等材料的量子光源相比,这种新设备具有更宽的波长范围,可用于构建量子电路的其他主要组件。

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降低了制造量子芯片的成本。

正因如此,据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小组称,该设备在制造小型、强大的量子芯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真没想到,氮化镓材料在量子芯片中,竟然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华早报》的报道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团队是怎么做的。

首先,科学家在蓝宝石基底上,生长了一层氮化镓薄膜。

然后,在薄膜上蚀刻了一个直径为120微米的环,允许激光束中的光粒子绕环运动。

接着,将红外激光注入氮化镓薄膜时,然后他们发现一些光粒子被捕获并成对地“共振”。

这些共振的粒子,通过自发的四波混合效应产生了一对相互纠缠的光子对。

这种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其中两个光子被同时吸收,随后发射四个光子。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光子可能保持量子纠缠,成为信息传输的载体。

经过科学家的分析,发现这些光子对能够提供更宽的波长范围。

从之前传统材料的25.6纳米,一下子扩大到100纳米,这意味着可以在更广的频率内操作量子比特,从而提供更多的通道进行量子信息处理。

这对于构建更复杂的量子电路非常重要。

总之,这个突破,一下子让中国在量子芯片的进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结尾

顺便再说个数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探明的金属镓储量只有27.93万吨,中国就占了19万吨,占比68%,世界第一。

换句话说,中国镓储量现在可以管够,那么未来在量子芯片上,会有很大的突破也说不定。

8 阅读:2499

评论列表

库艺展精益管理

库艺展精益管理

13
2024-05-02 15:50

是不是不用说那么具体,有没有泄密的嫌疑

用户18xxx49

用户18xxx49

2
2024-05-02 20:08

属不属于泄露机密

迷茫凡间

迷茫凡间

2024-05-02 20:55

能用于手机和计算机吗?算法算力快不快啊?超过目前最顶尖的手机芯片了吗[呲牙笑]

52赫兹科普

52赫兹科普

你的好奇心就是我们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