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历经风雨见证黄河安澜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9-05 16:01:28

在我市禹王台区,有一栋风格独特、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由于房屋主体呈红色,开封人称其为“红洋楼”。这里是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不仅见证了国共“黄河归故”谈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保护黄河安澜的壮阔历史。9月2日上午,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峥嵘岁月奋斗史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组来到位于金梁里街25号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河归故”谈判旧址——红洋楼实地寻访。

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红洋楼。

记者注意到,红洋楼正门左侧摆放着毛泽东视察黄河开封段的简介牌,右侧摆放着周恩来领导“黄河归故”斗争的简介牌。陪同记者采访的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编研二科科长魏佳向记者介绍说,红洋楼始建于1924年,是英国人为印度籍河南邮政总局局长及会计长修建的寓所。红洋楼坐北朝南,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是典型的西式公寓建筑。

1946年,中共代表周恩来到开封同国民党谈判黄河归故道问题,当时就下榻在红洋楼东楼。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决定堵塞黄河花园口决堤口,让黄河水回归故道。魏佳告诉记者:“这个决定表面上是为了解除黄泛区人民的灾难,实质上是妄图再次‘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1938年,国民党当局曾炸开花园口,企图‘以水代兵’阻止日军,结果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了大片的黄泛区。这一次,如果不对堤坝和河床进行修复、妥善安置居民,直接把河水导入故道,黄河故道滩区将变成第二个黄泛区。”

然而国民党当局却不顾人民死活,于1946年1月片面作出了黄河归故、限两个月完成堵口放水的决定。2月,国民党政府黄委会在开封成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3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事先未与解放区洽商的情况下,于花园口破土动工,正式进行堵口工程。

此时,中国共产党为了解除豫皖苏黄泛区人民的灾难,同意黄河回归故道,但坚决不同意国民党政府在下游未复堤的情况下就先堵口。于是就有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三方代表举行的一系列谈判。国共两党先后达成了《开封协议》《菏泽协议》《南京协议》《上海协定》等,然而国民党当局却一再背信弃义,一方面派军队疯狂向解放区进攻,另一方面抢夺解放区原有的治河物资器材及工粮,妄图破坏复堤工程进展。

为粉碎国民党当局的阴谋,1946年7月19日,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偕成润、王笑一等飞临开封。他们顾不上休息,直抵黄河南岸的郑州花园口。当晚,周恩来下榻红洋楼,并在这里秘密接见了冀鲁豫边区负责同志张玺、段君毅和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等。

7月20日,周恩来出席了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礼堂举行的黄河问题座谈会。会上,周恩来用大量事实揭露了国民党把黄河作为战争工具的阴谋,重申了“先复堤,后堵口”的原则立场。

7月21日,周恩来飞回上海。随后,他在上海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代表签署了关于黄河问题的《协定备忘录》(又称《上海协定》)。最终,中共代表提出的“先复堤,后堵口”在谈判中取得胜利。

魏佳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黄河归故’斗争,推迟了堵口行动,为下游故道修复堤坝赢得了时间,保障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从而粉碎了国民党企图‘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的阴谋。”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黄河柳园口后也曾下榻红洋楼。正是在这次视察中,他多次嘱咐河南党、政、军领导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如今,昔日桀骜不驯的黄河已经岁岁安澜,黄河沿岸也愈发生机勃勃。光阴荏苒,大河汤汤,红洋楼卓然矗立,它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治理黄河的初心使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