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察长,您这是在做什么
拉各斯四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空气中弥漫着柴油味,那是卡车马达轰鸣的味道,亦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最原始的脉搏。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条消息,如病毒般迅速地蔓延开来——尼日利亚警察总监察长,凯奥德·埃格贝托昆,竟然排队去接受中国商人的“慰问金”?
视频里警员们脸上,堆满了笑容,接下来接过一沓沓的钞票。
此刻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是尼日利亚的执法者,还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这一事件,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有着良知的尼日利亚人。
社交媒体上,“#NigeriaPoliceForSale”(尼日利亚警察出售)的标签被疯狂刷屏,人们极为愤怒地质问:这个国家的底线到底在何处呢?
这一事件,精准地击中了“时代情绪符号”——对腐败的,零容忍。
总监察长迅速下令调查,表示要给公众一个交代。不过人们对此真的相信吗?恐怕更多人心中想的是:呵呵。事实上这并非一起孤立的腐败案件,它更像是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尼日利亚社会长期压抑的不满情绪。
这几年中国资本大量地,涌入尼日利亚,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卡杜纳卡诺铁路,阿布贾地铁,拉各斯新航站楼,每一个项目皆闪烁着中国制造的光辉。
不过在这些光鲜背后,是当地人对中国商人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有钱”“慷慨”以及那挥之不去的“神秘感”。
这样中国商人向尼日利亚警察“意思意思”,究竟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寻求庇护呢?
没人确切知道真相,人们只看到,当法律的天平开始倾斜,公平正义便会变得一文不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中国对于尼日利亚的反恐,以及海上安全方面的支持,呈现出格外突出的态势。
中国交付的CH-4无人机,轻松愉快地,助力尼日利亚,以其强大力量,打击博科圣地;中国巡逻艇,简洁明快地,守护着几内亚湾,那重要的石油运输线,如同忠诚卫士一般。
中国一直都在用真心实意帮助尼日利亚,可尼日利亚又回报了什么呢?
回顾2023年,拉各斯的中国商人因商业纠纷被捕,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却被扣押长达半年。
海关人员,只要看到中国面孔,索要“小费”的手便会立刻伸出来。2024年,更是出现了上百起,中国旅客被“特别检查”的投诉。
中国用基建铺路,用援助护航,换来的却是这般冷眼与算计?
难道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安全感就如此廉价?
难道中国企业只能用金钱,才能换来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
经济学家指出,这是一种“寻租行为”。
当制度不健全时,权力寻租便会大行其道。
尼日利亚,需要中国的资金以及技术,但是更为迫切地需要去建立一个,公平且透明的商业环境。
总监察长排队领钱这一丑闻,就如同一个镜子,清晰地、鲜明地照出了中尼合作之中那些不被人知晓的阴暗面。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尼日利亚需要面对的,也是所有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都必须正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