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绿进沙退”沙海变“绿野”

中国新闻网 2024-09-08 14:54:37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8日电(刘文华杨朝东)科尔沁沙地面积超过8870万亩,其中5491万亩在通辽市境内、1746.8万亩在赤峰市境内,几百万人口生活在“无风三尺土”的恶劣环境中。

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通辽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治沙奇迹,总结出一批可供借鉴的治沙经验,为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贡献出通辽智慧;经过多年有效治理,赤峰市流动沙地逐步向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转化,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面积逐步减少,沙区生态系统实现了正向演替和良性发展,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从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治理速度大于退化速度的良性逆转,到目前通辽市、赤峰市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缩减趋势、形成生态与气候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态势,再到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逐渐恢复,每一个阶段治沙的成功,都离不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成功结合。

绿富双赢的治沙实践,让中国最大的沙地腹地变成了生态宜居的致富宝地,也让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战役变成“双子星”绿色发展的新契机!

看今朝沙海变“绿野”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滥垦滥牧导致沙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曾经水草丰美之地变成“沙坨子”,无风沙满地,有风沙满天,人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一场人与沙之间的战斗一触即发……

夏季的马场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放眼望去,满目葱茏。“我们这里从1989年开始治理,现在已经看不到沙子的踪影了。”赤峰市敖汉旗三义井林场场长、党总支书记陈学勋站在观景台上,脸上满是自豪。

看到项目区里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基地中展出的照片,了解到马场梁的“前世今生”,就能理解陈学勋的自豪来自哪里——

敖汉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黄沙滚滚、遍布荒山秃岭。1989年,敖汉旗委、旗政府启动实施马场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带网片、草灌乔、多树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综合治理,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项目区有林面积已达121万亩。

“2019年以来,我们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总体布局,以退化林分改造为重点,新建了3000亩精品示范工程,以元宝枫、文冠果、樟子松为主;2022年,又依托重度杨树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新建了320亩大扁杏经济林,示范带动效果很好。”三义井林场副场长于兴男告诉记者,2024年马场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正在以防沙治沙、生态治理为主抓手,重点推进大中亚区域植被恢复与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示范项目三期工程,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打造防沙治沙与生态教育结合的新样板。

“2008年我们测算过,科左后旗的沙地有460万亩,为了种树,我们常年吃住在沙坨子里。现在,想找大面积的沙地植树都难了,我们这些植树人快‘失业’了!”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辉半开玩笑地感慨道。

仲夏时节,来到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植树造林现场,春季造林成果已然显现——草方格沙障内,人工栽植的树木与自然生长的花草为大地铺上一条绿毯。

“咱们这个项目区里的树,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栽种就保活!”放出这番豪言的是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朝克吐。

“深栽,是为了节水;浅埋,也是为了节水。”30多年如一日奔波在造林一线,每一棵树苗对朝克吐来说都像孩子一样。为了让“树宝宝”们落地一棵成活一棵,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坐在沙坨子里啃馒头,夹杂着沙粒的馒头难以下咽,只能就着凉水硬往肚子里送;安乃近、藿香正气、草帽是他的工作“标配”……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针对科尔沁沙地沙粒粗、粘聚力差、沙土蒸发量大且快、风沙等级高等恶劣条件,朝克吐与他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发出了“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深栽浅埋’种植”技术。

“深栽浅埋”种植技术就是一种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新型栽植技术,是深坑投苗,浅层覆土的栽植技术。应用此技术后,科左后旗春季造林成活率由50%大幅提高到90%以上,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且苗木长势旺盛,亩均节省成本963.5元,还可免去补植、补造过程,减少50%的浇水次数,节省水资源55.8%。

节水高效的“深栽浅埋”造林新技术,可以实现四季造林,这一技术的应用,让科尔沁大地实现快速“换装”,为防沙治沙贡献出通辽智慧。

看今朝沙海变“蓝海”

来到通辽市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储能项目区,刚一下车,就收到了来自科尔沁沙地的“问候”——大风卷着细沙扑面而来,让人不敢睁眼。

“这几天我们正在项目区分批分区域种牧草,等草都长出来了就没有扬尘飞沙了。”项目区负责人张雨雷告诉记者,第一批种植的牧草已经出芽,再过一段时间,项目区就会穿上黑绿相间的“条纹衫”。

光伏板可以发电,但治沙从何谈起?见记者一脸疑惑,张雨雷指着高出自己一头的光伏板支柱,说道:“你看,支撑这些板子的柱子,像不像大树的树干?上面的板子像不像树冠?这就像是在沙子里种了树!我们这个项目区采用‘牧光复合’建设模式,光伏板都是依地势而建,为的就是不破坏原始地貌,光伏板年产1.8亿千瓦时绿电,在板下种上牧草,可以为农牧民提供优质饲料。”

“发那么多电!能用完吗?”记者仍有不解。

“我们有储能装置,用不完的可以存起来,需要的时候秒发秒送。”张雨雷继续解答道。

光伏治沙,不光是在沙子里种上可以发电的“树”,还把茫茫沙海变成了“大电池”。

“风电光伏+治沙”是通辽“五大生态产业”之一,通辽计划从2024年开始全面铺开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到2030年共申报装机规模350万千瓦、治理沙化土地51.6万亩。届时,科尔沁沙地里会有更多同时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大电池”!

夏日午后,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15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里,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日光下泛着墨蓝色的光。

“我们在草方格内撒播沙打旺种子,牧草长起来,每年可为1000余头(只)牛羊提供优质牧草,年可实现发电3亿度,实现产值近1亿元。”敖润苏莫苏木党委书记潘云东一边介绍,一边伸出手,给记者算了三笔账:光伏治沙,老百姓征地、就地务工有收益,发电旗里有税收,一期工程7000亩光伏治沙一年的税收2000万、老百姓一亩地人均增收100元左右,这是经济账;没治理前,春秋两季耕地受沙害,治理后光伏板降低风速,沙子被“镇压”、绿植锁住黄沙,耕地保住了,环境也变好了,这是生态账;板上产“绿电”,板下长牧草,老百姓看到曾经的沙海变成“绿电蓝海”、饲草绿海,全都竖起大拇指支持治沙工程,这社会效益的进账,往后会越来越多。

看到敖汉旗尝到了光伏治沙的甜头,翁牛特旗也对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做了细致规划——2024年实施风电装机10万千瓦、光伏装机10万千瓦,治理沙地面积8万亩,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达到100万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28万亩。通过草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光旅融合等模式,推动防沙治沙与牧草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着力打造“光伏治沙升级版”。

看今朝沙海变“通途”

这里,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1981年,赤峰市敖汉旗境内连续刮了一春的干热风。5月10日,风力骤然上升到9级以上。连接北京和东北地区的京通铁路在敖汉旗境内被风吹来的黄沙阻隔成数十段,个别路段积沙厚达2米,造成全线列车停运72小时。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沙阻事件”。

痛定思痛。翌年春,敖汉旗委、旗政府组织沿线干部群众参与造林。一道长92.5公里、宽151.9米、总面积3.1万亩的绿色屏障拔地而起,京通铁路彻底告别沙阻。

如今,敖汉旗已由几十年前的黄沙滚滚、荒山秃岭变为今天的绿洲片片、千峰叠翠,各种交通干线彻底告别了“沙阻”,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说明——事在人为。只要坚持不懈地造林治沙,沙海亦可变“通途”。

夕阳染红了云彩,鸟鸣其间,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线穿沙公路随着沙丘缓缓起伏,被草方格沙障和绿色“拱卫”着,像龙一样横亘于大地上。

今年建成的其白线穿沙公路,总投资560万元,全长15公里,是该旗16条穿沙公路之一。

同样位于科尔沁沙地的通辽市奈曼旗常兴穿沙公路,长度达137公里,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沙漠腹地,让沙海彻底变“通途”。

奈曼旗以常兴穿沙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为轴线,开通大宝线、白廿线、白苇穿沙公路等穿沙公路,茫茫沙海中串起了10条穿沙绿色走廊。公路周边有了樟子松、火炬、五角枫、柠条等植物的“镇守”,风沙再难肆虐。

多年来,赤峰市、通辽市两地实施“以路治沙”模式,对科尔沁沙地治理区群众出行困难,以及周边沙丘连绵起伏、流动性强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穿沙公路的方式,优先治理公路两侧沙地并逐步向腹地延伸,解决了大范围治沙难和沙区腹地人口出行受阻两大难题,达到了锁边护路、纵深治沙的成效。

路修通了,依路致富,才能在沙海中成金。“穿沙公路不仅解决了我们出行难的问题,还能增收致富。”生活在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的村民李玉安说,以前他出去卖牛要开车绕行3个多小时,费时费力。现在家门口的路通了,李玉安正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没修路的时候想出村太难了。”通辽市奈曼旗苇连苏乡二十家子村的刘耀花直言。她还记得自己年幼时,村民们想要出村需套上马车,耗时3小时穿越没有路标的沙漠。遇到流沙,马车经常陷在沙里。如果步行出村至少要6个小时,交通不便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幸好后来修了路(白苇穿沙公路),开车出村时间缩短到了十几分钟,交通环境的改善也给治沙带来便利,村子里运输货物也方便了,很多人都做起了买卖。

路就像“血管”,“血管”通了就什么都通了,特别是沙区群众思想也“通”了。

炎炎夏日,在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荷也勿苏嘎查哈日淖流动沙地综合治理区,村民周海波和其他村民冒着酷暑,正在进行雨季补植。

“造林治沙,我举双手赞成。我就说眼前的,生态好了,沙子被固住,再也不用担心沙子盖住出村的道路了,出行太方便了。”周海波对记者认真地说道。

“在风沙最严重的几十年前,巴彦宝力高嘎查至荷也勿苏嘎查之间的路经常在春天被沙子埋上,老百姓出行只能艰难地在沙子里步行。”敖润苏莫苏木党委书记潘云东对记者说,“现在不一样了,群众积极参与造林治沙,通过造林治沙,护住了沙地里的通村公路。”“因为路通了,村民种植的玉米和小米,养的牛拉出去也能卖个好价钱了。这些好处,老百姓都看得很清楚。”

望过去,沙进人退举步维艰;看今朝,沙海变身宜居宝地。穿梭在攻坚战役现场,赤峰、通辽,科尔沁沙地闪耀绿色“双子星”正紧握绿色发展新契机,努力创造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完)

8 阅读:1545
评论列表
  • 2024-09-08 20:19

    好,很好,修路造林、光伏治沙就是好[赞][赞][赞].

    用户96xxx82 回复:
    依我看,应该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逐步实行"修路造林、光伏治沙"的可行方案。就从此大沙漠高速公里两旁开始实行这可行方案,并在高速公路"十"字形的中心处打造出生态旅游、养老小城镇。[敲打]至于用水方面,应该抽点巨量的地下水上来用![并不简单].
  • 2024-09-09 11:49

    了不起的成就,向治沙人致敬

  • 2024-09-09 18:56

    向治沙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