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讲台,他们把爱心留给了学生。他们初为人师,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热爱着这份职业,正努力着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值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初为人师,向这些坚定选择了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致敬。
“在过去20多年求学旅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卓越的教师。他们如同灯塔,照亮了我的心灵,塑造了我健全的人格,也让我愈发强烈地感受到这是莫大的幸运。”去年9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杨悦进入北京市八一学校,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她想将这份幸运传承,给予学生滋养与爱。
今年教师节前夕,工作刚满一年的杨悦接受了澎湃新闻采访。她告诉记者,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困惑迷茫往往更加鲜明而深刻。她也在这个过程里逐渐体会到,教师需要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方式,作为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去理解,然后给予最合适的引导和支持。
杨悦希望,她可以成为一位如水般的教师——澄澈透明,灵动不息,包容万物,坚守初心。她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在回望自己的中学生活时,能够由衷地说:“我曾经的语文老师,真是个好老师!”
从向往到坚定
初中时期,杨悦有幸遇到了她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张老师不仅带领她领略了文字的魅力,更成为她心灵的引路人。张老师常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来鼓励学生,告诉他们真正的美丽不仅仅来源于外表,更源自内心的丰富与深刻。在她的引导下,杨悦开始欣赏文学之美,学会了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记得有一次在学习古诗词时,张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诗词的字面意义,而是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她以细腻温婉的语调,将诗人的生平际遇、情感波折缓缓道来,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诗句背后的悲欢离合。”那节课给了杨悦深深的触动,古诗词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化作了有血有肉的情感载体。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杨悦有了更多关于生活、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感悟,也萌生出对教师职业的敬意与向往。
真正决定成为教师,是在杨悦读大学期间。江苏师范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教育实践机会,让她更加坚定了这一选择。在校期间,杨悦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实习,不仅在本地小学、初中担任助教,还利用假期前往偏远山区支教,体验不同环境下的教学挑战。同时,她深入研究教育学理论,广泛阅读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杨悦坚信,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仅凭满腔热情犹如独木难支,必须辅以深厚的专业学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翼。为此,本科期间,杨悦为自己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除了日复一日复习巩固专业知识之外,她更不忘实践探索,锤炼教学设计与论文撰写的能力。凭借着扎实的准备与不懈的奋斗,杨悦以专业排名第一的佳绩,荣获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的宝贵机会。
在北师大,杨悦接触到了更多国际前沿的教育思想,有幸参与了多项富有意义的教育研究项目。每一次学术探讨,每一场思想碰撞,都让她深切感受到,自己正一步步向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崇高梦想迈进。
研二那年,杨悦踏入了北京市八一学校的校门,开始了教育实习生涯。在这里,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与热爱。实习结束的那天,班级的孩子们用不舍的目光送她离开,掌声如潮水般久久不息,那一刻,杨悦的心被震撼,不舍与感动交织在一起,令她鼻头一酸。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如同细流汇成江海,让我深刻感受到,我的生命已经与教师这个职业紧密相连。这份热爱,源自心底,深沉而炽热,如同烈火燃烧,永不熄灭。我坚定地认识到,这就是我此生要追求与奉献的事业。”杨悦对记者说。
成为文化基因的唤醒者
在杨悦看来,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当是一名理想主义者,怀揣对语文学科的深刻追求和对教育的无限热忱。
“文学滋养了我的心灵,让我学会了坚守与执着,这也正是我初心生根发芽的沃土。作为语文老师,我愿将这份热爱与坚守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茁壮成长。”对文学的热爱,可以回溯到杨悦的童年时期。那时她的外婆总会在睡前为她轻声吟诵唐诗,优美的韵律与深远的意境,宛如柔和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她的心田,滋养着她幼小的心灵。而杨悦的父亲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从《红楼梦》到《百年孤独》,每一本书都承载着父亲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父亲常在闲暇时与我分享书中的故事,他的讲述,让那些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跃然于我的脑海之中。”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滋养了杨悦。
杨悦对文字的痴迷觉醒于小学时期的一次作文竞赛。当时她以一篇描绘秋日落叶的短文,意外地荣获了全校一等奖的殊荣。那时的作文课上,杨悦的作品常常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那一刻,杨悦深切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将平凡的瞬间凝固成永恒的记忆。
杨悦告诉记者,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文化基因的唤醒者,从唐诗宋词的韵味中唤醒学生对中华经典的热爱,从革命文化的学习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她梦想带领学生们跨越千年,沟通古今,让故宫的文物、大地的遗产、古籍的文字,都在他们心中“活”起来,完成一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现在,学生们常对杨悦说:“杨老师,感觉您身上真的有着语文老师独有的气质!”杨悦觉得这是赞美,是对她语文老师这个身份与选择的最高肯定。
育人需要用爱心和智慧
杨悦坦言,在从业的征途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惑与挑战,尤其是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往往更加鲜明而深刻。
去年入职后不久,杨悦就注意到了班上的学生小宇,一个总是坐在教室角落,眼神中透露出不安与防备的男孩。他很少参与课堂讨论,即便是被点名回答问题,声音也小得几乎听不见。杨悦开始尝试在课后与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起初,他们的对话充满了尴尬与沉默。但杨悦耐心地等待,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不需要急于向世界展示全部的自己,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信任。他开始愿意分享自己的小故事,虽然都是些琐碎的日常,但我能感受到,他正在慢慢向我敞开他的心扉。我也趁机引导他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教他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短暂冥想,鼓励他在感到愤怒或焦虑时,尝试用这些方法来平复心情。”令杨悦欣慰的是,这个男生不仅在课堂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会了认真听讲、自主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主动完成作业,那份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他内心成长的最好证明。他也学会了用沟通代替冲动,用温和的话语去解决问题。这种变化,让他的社交圈也逐渐扩大。课间时分,杨悦常常能看到小宇与同学们嬉戏交流,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段经历对杨悦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心灵之旅。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引导。教师需要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同时,杨悦也意识到,面对孩子的成长困惑,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开放和理解的心。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方式,作为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去理解,然后给予最合适的引导和支持。
杨悦和同学们一起创设繁星班
春风与嫩芽
目前,杨悦肩负着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重任,同时还担任着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杨悦和同学们一起创设了繁星班,以“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与权威”为班规。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每一颗都独一无二,每一颗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杨悦还设立了“繁星日记”,鼓励大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每周分享一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交流与释放。学生们经常会来找杨悦聊心事,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她都尽力倾听并给予建议。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敏感、好奇、渴望被理解,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自我认同的探索。因此,作为他们的朋友和导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和学生相处时,杨悦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沟通,偶尔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的小故事,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感化,更在于塑造与引领。在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后,除了给予他们爱与温暖,杨悦更是带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则意识。从问候他人到保护文物,从课堂纪律到日常行为规范,她都严格要求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杨悦用春风与嫩芽形容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之上的和谐共生。杨悦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不是等待被征服的弱小存在,而是亟需理解与引导的宝贵生命。
“正如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所启示的那样,我倾向于用温暖如春的南风,而非刺骨的北风,去吹拂他们稚嫩的心田,以爱为引,以力量为基,以信心为翼。”杨悦说,她相信这柔和却坚韧的南风,定能让孩子们在人生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本文“小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