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当如何进化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9-11 09:20:58

兰斯·沃克曼与威尔·里德两位英国学者合作撰写的EvolutionaryPsychology:AnIntroduction一书,经殷融翻译的中文版《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于2024年6月正式出版。进化心理学肇端于20世纪70—80年代一批进化生物学家与行为遗传学家的工作,他们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假设运用于动物的行为与习性解释,将特定的行为模式看作经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心理器官”。在一批心理学家(如平克、科斯米戴斯、巴斯等)的推动下,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人类心理与行为特征的进化心理学,形成了系统性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系统,并开始受到学术界以及公众的关注。

进化心理学的境遇变迁

在国内,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股进化心理学的热潮,有多部进化心理学的专业著作或教材被翻译引进,国内学者也发表了不少围绕进化心理学的专业论著和论文,但这种势头在最近10年逐渐减弱。尽管进化心理学在学术界的关注度近年来有所降低,但在公众知识市场依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美国学者戴维·巴斯撰写的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著作EvolutionaryPsychology:TheNewScienceoftheMind,其中译本《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在国内的图书市场有较高的口碑和销量;《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的译者殷融的著作《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同样是一本广受欢迎的进化心理学专业著作。公众对进化心理学知识的兴趣表明,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进化心理学研究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专业心理学研究者对进化心理学的兴趣在逐渐减弱。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似乎难以再产生具有创新性的话题,新的研究几乎都是在重复检验早期理论提出的假设。进化心理学最擅长的主题,如择偶、竞争或合作、社会地位等话题,已被前人充分考察过了。当今心理学关注的热点话题集中在神经关联性、计算建模等领域,研究者要在其中开辟可以用进化论来解读的新话题则较为困难。二是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假设多形成于理论推断,难以获得前期实证证据的支持。关于生理特征的进化,生物考古学可以从远古生物遗存的化石中获得证据;而心理或行为特征却无法留下实物证据——这增加了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难度。以实证技术和量化手段来开展工作的心理学研究者,对进化心理学过多依赖理论推导的做法会感到不习惯。三是早期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主要受进化生物学启发,其理论架构与心理学的经典框架相去甚远。这使得专业的心理学研究者较难接受进化心理学的思维方式,难以从传统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去发掘真正意义上的进化心理学研究。

一方面是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对进化心理学的热情有所减弱,另一方面是公众对进化心理学的阅读热情持久不衰,这表明进化心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已超越心理学专业的狭小圈子而在社会公众的知识诉求中获得了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也表明社会公众对进化论以及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超出了专业工作者的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尤其是致力于进化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公众介绍更丰富、准确的进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进化心理学的倡导者也有责任推出更能契合传统心理学理论框架的进化心理学论证,重新吸引心理学专业研究者的重视。在这样的境况下,《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的出版,应该说正是对进化心理学未来发展取向的一种积极回应。

两种理论建构策略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基于两个重要的元理论基础:一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是关于心理与行为本质的基本设定。但是,这两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遵循一套统一的概念系统和命题结构。当一种新的元理论被引入原有的基础理论时,或是新理论以底层解释系统的姿态与原有理论框架兼容而形成新的解释方案,或是新的元理论强势整合原有理论的经典议题从而重新建构一套新的解释体系。

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早期的进化心理学家沿袭了进化生物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的传统,通过进化论重新对心理学进行理论建构。这可以说是在传统心理学体系之外重新建造了一幢独立的进化心理学大厦。其中的代表作可推《进化心理学:心理学的新科学》,该书内容颠覆了传统心理学教材的经典格局,通过动物与人类在自然选择的进化历程中所面对的主要适应性主题(如生存、性行为、抚育、群体活动等)来组织进化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并提出了“走向统一的心理学”的愿景,表达了用进化论作为元理论重新整合心理学研究的期待。

对应地,《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一书的副标题已明确表达了作者的理论建构策略——将进化论引入经典心理学理论架构中,为心理与行为的发生机制寻求一种更底层的解释逻辑。该书一开始就界定了两种解释系统:一种是远因解释,即在自然选择设计的层面上探讨可能导致某种行为的发生机制;另一种是近因解释,即在当前的观察层面上探讨导致行为发生的机制。作者清楚地将该书定位于远因解释,即把进化论的基本承诺定位于心理与行为机制解释逻辑的最底层,并开放性地接受了文化、环境以及个体因素等的介入。因为是远因解释,所以并不会改变心理学在观察层面上的基本框架,而是对已有的心理学的观察事实做出符合进化论的解释。于是,该书很好地契合了经典心理学教材的编写大纲,对个体发展、社会化发展、思维与认知、语言、情绪以及人格等心理学的经典议题,做出了在自然选择设计层面上的解释。

因为采取了远因解释的定位,所以《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一书展现了更开放的包容性与兼容度。在心理与行为发生与发展的解释体系中,除了进化论作为底层的解释逻辑之外,文化、环境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也分别在不同的层次发挥作用,从而建立了一个真正具有整合能力的理论架构,避开了“一切皆进化”以及“遗传决定论”的陷阱。从这个角度看来,该书很好地回应了进化心理学所遭遇的主要困难,对传统心理学研究者展现了更友好的界面。这不失为推动进化心理学发展更加睿智的策略。

进化论的进化

除了来自心理学传统思维习惯的阻碍之外,进化心理学还面临针对进化论本身的质疑。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从提出至今已经历大约一个半世纪,但是在通俗的认知中依然存在“进化论说的是人是猴子变的”这样的误解。此外,将自然选择理论与进化论简单等同起来也是一种误解。《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既是一部专业论著,同时也是一本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读物——它有责任传达准确的进化论思想。该书梳理了进化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并说明了为什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会在多种进化理论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科学所认可的进化论思想,还介绍了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逻辑和论证方式。

在科学理论的层面上,尽管自然选择理论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认可,但是对于它的质疑与挑战也从未停止过。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进化过程的多种可能性,表观遗传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个体经验可以遗传给后代,预测加工理论强调有机体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主动预测”对“适应过程”的作用,类似的诸多实证证据以及新兴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批评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有机体完全被动地接受选择的基本主张。新兴理论开始强调有机体自身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揭示了有机体自身活动对遗传和进化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生物学家还发现,人类活动快速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在这种影响下,动物的习性也发生了超快速的进化,在数十年内就能进化出一种新的适应性行为模式。并且,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也会发生超快速进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自身的主动选择与创造正在参与并影响进化的进程。这正是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所预测的景象。如此看来,进化论本身也需要进化。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在当今时代也面临自身进化的需求,而进化心理学也将持续进化。

心理学是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机制的科学。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对“人”的定义方式直接影响着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立场。比如,若将人定义为有机体,那么关于人的研究往往就会同许多对动物甚至植物的研究相提并论;若将人定义为某种“反应机制”,那么关于人的研究则可以通过机器隐喻来实现。探索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目标是为了理解自身的意义,了解人类何以始现、如何发展、如何终了。进化心理学可以说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思想拐杖。当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处”等问题时,进化心理学可以为我们的思索提供一种满足科学标准的技术支持。或许,这就是我们需要进化心理学的理由。

(作者系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2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4-09-11 13:06

    人类需求设计,诚心随缘买卖,灵魂当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