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地名说文解字之“洞”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9-11 11:17:09

“洞”字地名在莞深港一带较为常见,用于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如西乡的黄金洞、布吉的高应洞、罗湖的赤水洞;也用于村落地名,如光明的白花洞、南山的留仙洞、溪涌的上洞和下洞、大鹏的王母洞。有时“洞”也写作“栋/崠/峒”等同音字。本期“鹏城地名说文解字”为大家分享“洞”字相关地名。

白花洞,位于光明区光明街道(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洞”字含义

第一种含义与今壮语的“洞”同源,指“田地”。大部分为古越语遗留,有时又写作“峒/垌”(dònɡ),指山间谷地、盆地或平地,群山环绕的小河流域,以及田或水田之意。深圳曾经为古越地,因而在不少地名中存有“洞”的痕迹。这是目前地名学界对“洞”字用于地名的一个共识。

第二种含义是客家话里的“山”。作为山名的时候也常写作“栋/峒或崠/岽(dōnɡ)”,在福建常用“岽”。“洞”字地名大量存在于客家地区,可能来源于客家话。大鹏新区葵涌街道的洞背、上洞、下洞的“洞”均指山。这些带“洞”的地名,衍生作村名,常常出现在客家地区里。

第三种含义指较大的区域或片区地名。为准确表达地名、村名所在位置,以防同名混淆,往往在村名前加上更大范围的地名以示区分,如大鹏水贝/光明水贝是为了区分罗湖的水贝,“某某洞”也属于这种范围比村子大的区域地名。如深圳黎围(今水库新村)的《郑氏族谱》载“十三世祖…绪轩,移新安县深圳洞下梅林、坭围二处住”,指今福田区下梅林及罗湖区的坭围(即黎围)其郑氏先祖由归善县(今惠阳)移居至“深圳洞”的下梅林与坭围这两个村。郑氏族谱中的“深圳洞”既不指某一个山,也不指某一个村,而是指一个大的地域片区,下梅林与坭围则属于该片区“深圳洞”的范围内。

深圳黎围的《郑氏族谱》所载的“新安县深圳洞”

民国地图中,盐田一带也曾叫盐田洞。有研究者认为盐田洞是军队屯田制度下的“盐田屯”,类似还有王母峒,也是屯田,或者是屯田发展为民田,然后又演变为片区或村落地名。

民国时期《盐田洞》地图及局部

“洞”字地名

在明清时代,溪涌的“上洞”一带叫上洞汛,所谓“汛”或“塘汛”为边防机构。因为上洞一带海域宽阔水深,是停泊大船的优良锚地,更是小船的天然码头。小船靠岸时径直冲上沙滩搁浅即可,往海里一推便可出海,停航时拉上沙滩高位则可高枕无忧。从洞背有小路通坪山马峦,从上洞有小路通坪山马鞍岭,历史上皆为商贸古道。

嘉庆《新安县志》记载的村名:“上洞”和“下洞”

盐坝高速的下洞特大桥,位于溪涌的下洞附近(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白花洞,位于光明区,处于光明、龙华交界。抗战时期,这里是东江纵队革命老区之一,为阳台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8年2月,东莞中心县委在白花洞庙径口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改为中共东宝县委。东面建有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园,是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0年3月12日,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入选深圳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第二批)(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本期内容出自深圳市地名学会蔡保中、郑浩胜的深圳特色地名用字研究成果,内容融合《大鹏半岛地名故事》等其他资料,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交流。

审校:王芳黄建

0 阅读:3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