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白水河与黄果树瀑布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9-11 22:06:45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应是最早记录黄果树大瀑布的文献,距今约有550年了。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他公元1487年即位,公元1505年驾崩,在位十八年。《贵州图经新志》的“删正”沈庠时任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他获任命是在弘治九年(公元1479年)二月,故而此书的编撰则即在此年前后不远。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曰:

白水河,在慕役西北三十里。驿道之侧,水自高崖下注,长数十丈,飞沫如雨凡二三里,盖贵州瀑布水之至大者也。

文段中的“慕役”是指当时隶属“永宁州”的“慕役长官司”,治所即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花江镇。“慕役”系彝语音译,意为水井或龙井。而文段接下来所重点介绍的“驿道之侧”的这个贵州最大瀑布,当然就正是黄果树大瀑布。

“白水河”之名,现今仍存,是可布河下游河段的名称。可布河发源于六枝特区二塘,东北流至六枝特区折东南流,经扁担山至桂家河口,始称白水河(黄果树大瀑布在此),折南流,与东源王二河交汇入打帮河。也即,打帮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河段支流北盘江下游的北岸支流,可布河是打帮河西源河段,王二河是打帮河东源。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录白水河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后大约二百年,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三日,徐霞客经黄果树瀑布入滇,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描述。徐霞客《黔游日记一·游白水河瀑布日记》载曰:

(白水铺)又西二里,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

复逾阜下,半里,遂临其下流,随之汤汤西去。还望东北悬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

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

度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亏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

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瞻其亭,犹在对崖之上,遂从其侧西南下,复度峡南上,共一里余,跻西崖之巅。其亭乃覆茅所为,盖昔望水亭旧址,今以按君道经,恐其停眺,故编茅为之耳。其处正面揖飞流,奔腾喷薄之状,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

停憩久之。从亭南西转,涧乃环山转峡东南去,路乃循崖拾级西南下。

徐霞客是详尽记载黄果树瀑布的第一人,这一记载是说:

白水铺又往西走二里,便远远听见水声轰轰隆隆响。从山垄的缺缝朝北望去,忽见有河水自东北山窝往山崖下倾泻,捣入重重的深渊,只见它上半截横着白色的水流,宽有数丈,如涌雪翻空,却见不到它的下半截,因被对面的山崖挡住了。再越过山阜下走半里,便面临瀑布的下游,顺着浩浩荡荡的水流向西走去,回头望东北方悬挂着的激流,我恨不得到它下面去看一看。挑夫说:“这是白水河。前边有河水从高处悬空下坠的地方,比这里更深。”我恨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顺着水流走了半里,有座巨大的石桥架在水上,这是白虹桥。此桥呈南北向横跨河上,下面开有三个桥洞,可水流十分宽阔,每个桥洞有几丈宽,流水时时从河底越过石崖溅起雪白的浪花,满河都似白色的鹭鸶成群飞翔,“白水”的名字真是名副其实啊。过到桥北,又沿河水向西行半里,忽然山垄亏缺,深箐蔽日,又听见如雷的水声,我料想又到了一处奇景。透过山垄的缺缝回头南望,只见道路左边有一条河流悬空冲捣而下,如万条白色的丝绢飞舞在空中,河上的岩石如荷叶一样下覆,中部似刀剜的三个洞,水流从荷叶上漫过顶部泄下,如千万匹薄纱,横罩在洞外,一直下泻的距离不能用丈来计算,似冲捣珍珠,如玉屑迸溅,水沫飞溅,波涛回涌,如烟雾腾空,气势极其雄壮迅猛,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的诗句,都不足以用来比拟它的壮观。我所见过的瀑布,比它高峻几倍的有过,却从没见过这样又宽又大的,仅从瀑布上方侧身向下俯瞰,就不免让人神魄悚然。而挑夫说:“前面有个望水亭,可以休息。”远望那亭子,还在对面山崖上,便从瀑布侧边往西南下走,再越过峡底往南上山,共走一里多,登上西面山崖的顶端。这亭子是茅草盖成的,大概是从前望水亭的旧址,现在因为巡按大人要路过,恐怕他要停下来眺览,所以用茅草搭成亭子。此处正可面对着飞流致礼,奔腾喷薄的样子,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停留休息了很久,从亭子南向西转,山涧绕山转峡往东南方流去,路则沿着山崖上的石阶往西南下山。

徐霞客很会“拿捏”,把欣赏白水河瀑布的震撼、感叹、留恋不舍刻画得细致入微。画面感十足,有声有色,他所铺展的这个“长镜头”特老道,运用水声的变化、担夫的提示、路程的逼近,衬托心灵的渴望,恨不得飞到瀑布边上,把瀑布揽在怀里。而随着急切的脚步,镜头将瀑布越拉越近。还在远近各别的位置,展示出瀑布不同的形态:初为远景,“遥闻水声轰轰”,“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接着是靠近瀑布,“复闻声如雷”,至悬坠处侧身下瞰,则“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之后绕到对崖的“观景平台”——“望水亭”,则见“正面揖飞流,奔腾喷薄之状,令人可望不可即也”。于是,难免“停憩久之”,恋恋依依。

当然,从我们今天的全知视角看,徐霞客游黄果树瀑布还是留有颇多遗憾的。首先,“遥闻水声轰轰”,他所听到的瀑布声当或来自陡坡塘瀑布。陡坡塘大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约一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但徐霞客是沿着驿道行进的,并没有机会专门对此探究一番,实则是错过了陡坡塘瀑布。再者,他没能如今天的游客一样,可以下到河谷,直面黄果树大瀑布,而只是在对岸山崖上“望水亭”观望而已。还有,连他所雇佣的“担夫”可能也不知道,反正是没有人告诉徐霞客,这黄果树大瀑布后的那山崖上还有个神奇的“水帘洞”!

后来,白水河、白水河大瀑布见诸歌咏多矣,无不神采奕奕,令人神往。明末清初谢为霖《白水河》诗曰:

万山回合中,忽见飞练白。

悬崖数十仞,喷瀑几百尺。

怒涛排长空,奔马势辟易。

迅如注天潢,倾泻冯夷宅。

又如倒三峡,泱漭成大泽。

绝壁挂白虹,雷霆走危石。

晴云映珠光,陆离炫金碧。

泉流无停机,浩荡永朝夕。

过客空徘徊,滔滔亘今昔。

诗有自注云:“去镇宁州二十五里,为白水河。悬崖数十仞,飞瀑喷激成河。晴午,日映成五色。隔岸,石上有‘云映川霞’四大字。”

清代国梁,满洲正黄旗人,哈达纳喇氏,字隆吉,一字丹中,号笠民。本名纳国栋,乾隆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历官贵州粮驿道。国梁《还过白水河》诗曰:

君不见匡庐瀑布天下奇,银河倒泻长虹垂。

又不见广陵曲江涛八月,横卷冰山海门决。

朅来九十九陇间,高峡飞流坐飘忽。

轰雷击电众壑鸣,噫气怒号长林惊。

忽如神鬼叫啸杂沓凌云行,又如蹴踏空谷万马合一声。

即视长空曳素练,百幅千幅鹅溪绢。

天矢雨集下玉箭,五月晴霄忽飞霰。

喷沫跳珠湿两岸,白雾迷漫风不散。

此间傥可便乘槎,拟晤张骞话星汉。

结合为官经历,国梁《还过白水河》所歌咏的必是白水河大瀑布,即今黄果树大瀑布。这是古歌行体较为自由的抒写,以闻名遐迩的庐山瀑布、“广陵曲江涛”来做“底衬”,长空曳素练,千幅鹅溪绢,矢雨下玉箭,晴霄忽飞霰,歌来真是气势如虹。

清代谭瑞《送唐御九游滇》诗,有“十有一月出贵阳,雪点客裘寒梅香……白水河倒银潢飞,关索岭插青天上”之语。清代邹一桂《白水河观瀑》歌云:

吾吴富水黔富山,有山无水山不活。

深林只觉岚气重,多穴饶与狐兔窟。

十里一匊泉,五里已成渴。

涓涓伏流山草没,纵有清驶无人拨。

转冈忽闻万马声,荒山钟鼓何铿訇。

遥看始见白一线,匹练昼暴妖虹横。

两旁水气浸石壁,溅跳碎玉烟霏轻。

天绅长垂不可卷,白龙归壑山风鸣。

观瀑亭中顿忘乏,马刍仆饭迟行旌。

山灵怪我笑枯寂,献此血脉流其精。

华峰蚁穴昔曾到,莫炫怪异欺先生。

洪亮吉是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进士。授编修,督贵州学政。“乾隆五十九年,岁在甲寅,新正十日,镇远县知县、署黎平府下江通判河南张远览”为洪亮吉的《卷葹阁》作了诗序。以这些经历、著述为佐证,则洪亮吉所歌咏的“白水河”“白虹桥”与明代徐霞客所记一致,即指向今黄果树大瀑布。清代洪亮吉《白水河》诗曰:

我寻白水源,涧削流殊细。

西经白虹桥,河声始如沸。

前行十里响不停,巨石欲裂穿惊霆。

河流至此经千曲,激得飞涛欲升屋。

回头屋后山俱破,却让河流隙中过。

非烟非雾郁不开,此景岂是人间来。

忽惊一白垂无际,高欲切天低盖地。

泉声落处搆一亭,水色正压群山青。

离潭一尺波如斛,衬出空潭影逾绿。

蛮方三月景不妍,赖此两两悬珠帘。

转愁万古帘难捲,隔得仙源愈深远(潭侧有水廉洞,为昔人避兵之所)。

潭旁一枝花较红,照影只在空潭中。

四围山色高如岸,祇觉白云颜色暗。

眼中神物谁得看(潭中相传有犀牛伏此),会待月午波心寒。

行客去不停,孤吟我偏久。

泉飞两派君知否,分送行人出山走(亭侧有二道,往云南及南笼府者于此分)。

括号中的文字是原诗的注解。呵呵,这里记载了“水帘洞”,就是央视《西游记》取景的那个黄果树大瀑布水帘洞——花果山水帘洞。

清代吴其浚《白水河瀑布(镇宁西三十里)》诗云:

寺楼相对雪飞团,相国临歧一碣完。

只憾恶诗洗不尽,立岩回马掉头看。

原诗自注曰:“仪征阮相国于寺楼寻得瀑布,题曰‘观瀑处’,并作《记》,刊置壁间,近为游人涂抹,殊可憎也。寺西为通滇及兴义歧路。”

吴其浚是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状元,曾任“云南巡抚,署云贵总督”。吴其浚自己注解里所说的“仪征阮相国”指江苏仪征人阮元。阮元是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故而,吴其浚称阮元为“仪征阮相国”。阮元于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五月,调任云贵总督,在任直至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回朝。阮元《白水河看瀑》诗曰:

有如此白水,未及上翠微。

高溪泻鸣濑,湍激不可矶。

如驱万鹅群,鹤鹤鼓翅飞。

及其落深漈,百丈开晴霏。

又如千疋帛,裂掷天孙机。

境更夜郎远,奇僻与世违。

太白所不到,自古唫者稀。

诗人若相赏,不惜溅征衣。

阮元诗里用白鹅群飞写白水河大瀑布之动态鼓荡,又用织女裂帛垂天而赞叹其气势,结尾还引经据典,遗憾当年李白只是到了夜郎,没有更为深入到如此白水河“秘境”。

说是“秘境”,但白水河畔的“驿道”其实向来都是重要的“官道”要道,可顺利通达云南、兴义、安龙(即洪亮吉《白水河》诗注解所说的“南笼府”)等地。光绪《铜仁府志·卷八》载曰:“周夔,号竹楼,江苏吴县人,以诸生援例得知州,分发贵州。初任永宁,有惠政,去后民思不忘,于白水河立碑以志,夔重过见之,呼石工磨去。书长律于上,和者如云。继历任黄平、松桃各州厅,得民一如永宁。”这是说,咸丰年间的永宁知州周夔离任后民众自发为其在白水河驿道边为其立功德碑,后来周夔途径此地,发现“州人为余立碑记事”,便“命磨去碑文”。此段佳话,周夔也留有诗作。

清代周夔《磨碑诗》云:

从公几度戴星过,返辔重经白水河。

忽睹碑文思晚盖,怕贻圭玷可先磨。

事传民口无因少,镌入人心有愧多。

倩仿平淮西刬去,任讥没字免沿讹。

周夔此诗附有《小序》曰:“余自省归,道经白水河,见州人为余立碑记事,谕亟毁,不从,仅以版覆之。余恐欲盖弥彰也,谆命磨去碑文,赋此解嘲。”

晚清叶在琦《白水河观瀑》诗曰:

截坂卧芳甸,蓄势停奔泉。

寻源极窈窕,凿坎客盘旋。

朝阳漱六英,颢气流芳鲜。

岩石迸玉色,洗髓无岁年。

冰绡皓以张,缟带扬风前。

玉佩长陆离,双垂若斗妍。

深潭染浓碧,嘘沫浮云烟。

琴筑厉高响,细涧收么弦。

触耳听已莹,旷想心冷然。

风尘有倦思,盘陀净可眠。

濯发散高咏,秀撷天台篇。

叶在琦是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丙戌科三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等,历官监察御史。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任贵州学政。此诗当写于叶在琦贵州学政任上。他所写的白水河瀑布“寻源极窈窕”,又用“细涧收么弦”之语,想必叶在琦所观赏不是丰水季节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

“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真正的贵州文士讴歌贵州的“白水瀑布”,当首属“西南巨儒”郑珍之作。清代郑珍《白水瀑布》诗云:

断岩千尺无去处,银河欲转上天去。

水仙大笑且莫莫,恰好借渠写吾乐。

九龙浴佛雪照天,五剑挂壁霜冰山。

美人乳花玉胸滑,神女佩带珠囊翻。

文章之妙避直露,自半以下成霏烟。

银虹堕影饮谼壑,天马无声下神渊。

沫尘破散汤沸鼎,潭日荡漾金镕盘。

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

世无苏李两谪仙,江月海风谁解说?

春风吹上观瀑亭,高岩深谷恍曾经。

手挹清泠洗凡耳,所不同心如白水。

诗歌气势非凡,很有士人为本土名胜“白水瀑布”代言的骄傲。而“世无苏李两谪仙,江月海风谁解说”之语,则把赞美的高度升至天下第一,意思是强调,现在苏轼、李白两位“谪仙”都不在了,又有谁能够写得出白水瀑布的美呢?从全诗讨论,起首“断岩千尺无去处,银河欲转上天去”,这是隐括运用了李白《望庐山瀑布》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诗歌中间直接感叹,“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这里,“山水窟”之说来自苏轼,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有语:“余杭自是山水窟,侧闻吴兴更清绝。”郑珍用此典,是暗指贵州也有杭州山水的优胜处,而“白水瀑布”——黄果树瀑布也自当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