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摩羯→贝碧嘉→普拉桑,今年秋台风为何如此多?

新京报 2024-09-16 19:48:25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9月16日7点30分,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以强台风级登陆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时中心风力14级,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9月16日,上海外滩附近道路落满吹落的枝叶。图/新华社

“贝碧嘉”11日生成以后发展比较缓慢,一直到14日还维持在强热带风暴级别。14日夜间进入东海后,随着海温升高、垂直风切变小,终于加强为台风级。在登陆前,“贝碧嘉”进一步加强为强台风级,以接近巅峰的强度登陆上海。“贝碧嘉”是典型的“子弹型”台风,特点是本体范围较小、移动速度快,10级强风集中在100公里范围内,风雨影响范围随路径调整变化较大。

1949年至2023年之间,一共有10个台风登陆上海,登陆上海时多数为强热带风暴级。“贝碧嘉”是1949年以来第11个登陆上海的台风。登陆点附近网友拍摄到,强风裹挟雨水形成密集雨雾。大树在风中猛烈摇晃,稍远处建筑在雨雾中模糊难辨。城区有市民撑伞顶风艰难前行,上海中心千吨阻尼也出现明显晃动。新京报“重量级”记者深入现场探访台风实况,在上海浦东东海大桥上桥口实时检测风速,连退多步站立不稳。

“贝碧嘉”登陆后还将深入内陆,受其影响,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部分地区今天风大雨强,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东海西北部、上海及其沿海、江苏东南部及其沿海、浙江东北部及其沿海、杭州湾、长江口区、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将有9至11级、阵风12至13级。江苏南通,上海,浙江宁波、舟山一带要警惕风暴潮增水叠加天文潮增水,导致海水倒灌。17日,强降雨将主要影响河南。此外,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等地未来三天将有较强降雨。阅读全文>>>

今日,在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再强化再部署台风“贝碧嘉”防御气象服务工作。会议指出,台风登陆不等于影响结束,其后续影响更需要格外关注。“贝碧嘉”登陆时段恰逢中秋假期,叠加风暴潮影响,主要受影响区域经济体量大、产业集中、人口密集,高影响天气的“放大效应”明显;台风深入内陆后,残留系统在河南、安徽等地有所滞留,可能带来较强降水。阅读全文>>>

2024年9月16日,江苏苏州,市民推着遮雨婴儿车出行。图/ICphoto

台风“贝碧嘉”还没走,“普拉桑”又来了。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于9月15日晚上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预计,“普拉桑”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趋向我国东海海面。前有“摩羯”后有“贝碧嘉”,包括太平洋洋面上又生成的新台风“普拉桑”。这个秋月,台风为什么如此多?

宁波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顾小丽介绍,近期太平洋上的台风接二连三生成,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西北太平洋作为台风的发源地,它可以同时生成多个台风,历史上不乏多“台”共舞的现象。自从进入9月份以来,太平洋上的赤道辐合带对流云团,异常活跃,只要有适合的气象条件,它就可以从季风云团发展成台风。阅读全文>>>

趁月色正美,寻那抹秋韵桂香。小小的花朵,如同繁星般点缀在绿叶之间,也点缀了秋意渐浓的北京,快趁着中秋假期来赴一场桂花之约。

中秋假期,颐和园第23届桂花文化展与游客见面,200余盆桂花、紫薇、叶子花等大型花卉盆景遍布主要游览路线,并进入最佳观赏期。眼下,桂花正处于“香眼”阶段,步入颐和园,浓郁的桂花香沁人心脾。本届桂花展展出31盆百年古桂,其余中青桂、日香桂等是颐和园园艺师沿用古桂养护技术养护的精品盆景作品,桂花姿态优雅,花团繁茂,代表颐和园第五代古桂传承人的技艺。

中秋节期间,桂花正处于“香眼”阶段,香气最为浓烈,花势最繁茂,展期将一直持续到10月15日,从中秋到国庆,游客都可以在颐和园欣赏到处于不同阶段的桂花。颐和园的赏桂点位包括仁寿殿、乐寿堂、颐和园博物馆及主要门区沿线。在今年布展阶段,公园还着重考虑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拍照喜好,绘制了每盆桂花的点位图,并将古桂摆放在红墙、砖雕、彩画、古建周边,让桂花与颐和园的古建搭配出最佳效果。阅读全文>>>

9月16日,为期5天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落下帷幕。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介绍,本届服贸会上,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境内外机构等111家企业机构发布数字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219项成果,比上届增加80项,其中,全身精准诊疗超声系统等新品首发110项。会期共达成成交、投资等7类近千项成果,主要集中在建筑、金融、商业服务等领域。北京市各区和各专题成交额均高于上届。

本届服贸会打造综合展和9个专题展,举办了13场主题论坛、88场专题论坛、56场洽谈推介、25场边会,吸引20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6000余家企业线上参展。截至今天12点,累计入场近24.2万人,10万余名专业观众应邀参会,比去年提高20%。服务贸易故事更“接地气”。VR座舱穿越北京中轴线、数智体育比赛等互动体验场景,同传字幕眼镜等现场智慧服务,奥运冠军现场互动等活动,拉近了服务贸易与百姓的距离。阅读全文>>>

在一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队伍里,郎佳子彧是格外显眼的存在,他是典型“95后”男孩,然而手上却是传承了上百年的面人技艺。如今快节奏时代,老手艺还能吃得开吗?

郎佳子彧年龄小,资历却不浅。在父辈的熏陶下,从三岁孩童时,他便开始接触捏面人。在中考结束第二天,父亲郎志春第一次把“舞台”交给他,如今是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而他也是这个面人大家族中,唯一以此为职业的第三代传承人。与父辈的写实作品大有不同,郎佳子彧的作品呈现出当代艺术特点,加入了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本科毕业后,郎佳子彧开始尝试利用自己所学传播传统非遗,制作短视频。截至目前,郎佳子彧在全网已经积累粉丝超过250万。短视频的走红,让捏面人手艺有了更多支撑,郎佳子彧也逐渐找到让面人“活下去”的路子,通过短视频实现了商业化。

这几年,走上捏面人之路,郎佳子彧愈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多年来,驱动他坚持做面人的动力,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小时候觉得爷爷和父亲非常了不起,做面人很好玩也很有趣,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父亲的认可;长大一点,很想通过做面人证明自己,做面人也可以很洋气;成年后,更多的是责任,扛起家族文化传承的重担;如今,郎佳子彧更想为中国传统艺术争一份话语权。作为传统文化创作者,郎佳子彧也在摸索与观众建立联系的出口。通过创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面人作品,吸引更多观众看到、了解甚至喜欢上面人。这是郎佳子彧在做的事,他说,这个过程是传统艺术和观众的双向奔赴。阅读全文>>>

藏在胡同深处有一间民间流动图书馆,重新开张五个多月,才送出去了不到200本书。馆长徐大伟迫切希望这个纯公益赠书、时隔近十年重新开张的图书馆被更多人知晓。

不足7平方米的屋子里,两面2米多高靠墙的书架上,放着近千本各个领域的书。这些书大部分是徐大伟之前开图书馆留下的,还有几百本是原来的书友知道图书馆重新开张后新捐来的。馆长徐大伟,也是图书馆唯一的图书管理员,他每天早上从家坐50分钟地铁来到图书馆,等待上门来拿书的书友们。能走进来的人太少,他常常要站到门口“招揽”人进来。徐大伟今年47岁,过去十几年里,这个“烧钱”的图书馆和他的命运走向几乎一致。2010年,三十出头的徐大伟创办广告公司,签下几个大单,在热门旅游区开了第一家民间流动图书馆,他也因此“火了”。之后,事业走向下坡,借钱交租难以为继,开了5年的图书馆被迫关门。

距离他开的第一家民间流动图书馆关门已经过去近十年,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徐大伟形容那时的图书馆“很火”,但如今的图书馆没有了过去的热闹。它暂停的近十年里,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有人跟徐大伟分析了现在的形势:位置偏或许并不是图书馆人少的唯一原因,2010年左右,报纸和书依旧流行,现在手机则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看电子书的人多了。徐大伟坚持认为,“北京这座书香之城,爱书的人太多了,人们对实体书的热爱也在回暖。”重新找来的读者们,每个人都说着对徐大伟鼓励的话,这让他有了更多信心。他想起自己正在看的一本书上说,“我又重新踏上陌生的旅程,寻求新的道路。”他计划着要策划一个新的赠书活动,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民间流动图书馆又开起来了。阅读全文>>>

一则“女孩掉井父亲不让施救先拍照”的视频登上热搜,有网友质疑女孩父亲担心责任划分阻拦施救,但事实上真正的问题还是那口排水井。

参与施救的人员称,孩子父亲起初阻拦施救,执意要先报警等警察到场,估计是担心后续难以进行责任划分,也可能是怕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父亲过头的“理性”与“冷静”,在遇险之际确实有可议之处。这位父亲此举也在网上掀起了巨大的争议,乃至引来了如同网暴般恶评。很多言论相当恶劣,甚至上升到了“不是亲生”“重男轻女”“就是父亲推的”之类的无端猜想。这位父亲在这种时候确实表现得不够专业,但个别网民脑补出的一连串情节,无疑是对这对父女的二次伤害——人们不能忘了,他们才是刚刚经历惊魂一刻的受害者。况且,目前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还原事情经过,因此,个别网友不妨先“嘴下留情”,等待更多事实披露。

相比于集矢于孩子父亲不科学的应对,市政设施的工程管理或许才更值得关注。事实上,近年来,缺失管理的排水井酿出过不少事故。此事中,如果不看视频,单看文字描述,那“父亲没有立即救援、先拍照”的场景当然很有戏剧性,也让这个新闻获得了非同一般的热度。但如果认真看了视频就会发现,这位父亲并非对孩子处境无动于衷之人。而且,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调查问题、排除隐患、杜绝类似的问题重现,远比批评女孩父亲的举动更有意义。每起事故的细节千差万别,但这背后共性的管理问题,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更好地守护人们“脚下的安全”,才更值得人们追问、紧盯。阅读全文>>>

0 阅读:247

新京报

简介: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