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治本
小叶紫檀褪去外衣,露出亮锃锃的内质,纹理稠密,质地坚硬,散发出阵阵清香。经过匠人之手的精雕细琢,它的模样变成了捷报富贵、知音、沙漠风霜、川江号子、稻穗飘香……各个作品惟妙惟肖。轻轻抚摩,它身上的油脂细腻润滑,令手感到无限温柔。
小叶紫檀木雕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它为帝王之木,红木之首,寓意富贵,象征吉祥。它的原产地在印度,除此产地之外的都不能称为小叶紫檀。有叫大叶紫檀的,与小叶紫檀的区别在于植株种类、生长速度、树皮纹理和木材气味,一个生在亚洲,一个长在非洲,隔着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大叶紫檀的生长速度较快,横切面为橘红色或深紫色,而小叶紫檀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树皮和心材中间有一层白皮。小叶紫檀牛毛纹细小,棕眼小而密集,细腻润泽;大叶紫檀牛毛纹粗大,棕眼粗而分散,光泽度与油腻度较低。
△紫檀属于珍稀树种
小叶紫檀一般有橘红色、紫色、白色三种颜色,颜色会随着空气中的氧化而变成紫黑色,紫黑色是小叶紫檀最终呈现的颜色。这种色调近距离的视觉冲击更强烈。
琳琅满目的木雕作品,从何谈起?喝口温润的茶,听一脸佛像的祝建荣娓娓道来。“先说说《捷报富贵》。”这件作品,算是“刻在江山”的艺术瑰宝,它可是见过国内外一些著名的雕刻大师,在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博得评委们赞声不绝,斩获金奖的。作品出自他的创意设计。这位名不见经传,从山沟沟里走来的民间艺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几株牡丹,在柔和的灯光下剔透着神韵,生命的灵动在天然造型之间彰显,一座庭院假山,怪石突兀,大块假我。幽幽花草,芬芳四溢,引来一只只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嗡”地翩翩起舞,似乎在感谢牡丹花的给予,感谢这精思妙想的创作。
牡丹是作品的焦点,花鸟草虫是作品合理布局的各个亮点,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个细节,都运用精雕细刻的薄刀法,修去了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表面细致完美,古雅凝练,形态新奇。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鸟儿顶破了表面的树皮,花瓣尽情地往外舒展,一层层地紧紧含苞在一起,然后又慢慢地散发,这个过程都是在刀刻中完成。两只报春鸟,如同活化石一般,占据着小叶紫檀的空间。一个展翅,一个欲飞。鸟儿似乎在鸣啭歌唱,那清脆的鸣叫,叫醒了正在沉睡的牡丹,惊醒了周围的草虫,瞬间拉回了大家的思绪。我这才悄然发现花鸟草虫的世界里,蕴藏着小叶紫檀生命的轮回。
木雕作品的最终完美呈现,是因为刀尖均落在了该刻的地方,而刀刻之后的打磨润色,也是方寸各角落皆至的。当然最紧要的是,这些都是在匠人发现和巧妙构思的基础上一气呵成。
报春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婉转的鸟鸣声里仿佛掺杂着鼓琴声,难道有人在抚琴?琴声高妙,优美动听,隐隐约约又真真切切。声音似乎是从一块小叶紫檀里发出来的。定睛细看,这块小叶紫檀的造型似一艘漂泊的木船,悠悠荡荡。船头船尾一个倾身抚琴,一个侧卧倾听,两人神形兼备,意韵悠长。人物的活灵活现,在于原木与紫黑强烈反差的运用,稍不注意,会误以为紫黑是镶嵌上去的。这件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知音》木雕作品,足见作者的独具匠心。
琴声悠扬,娓娓动听,犹如回溯到2780年前。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在琴艺方面很有天赋,但是能听懂琴中韵味的人却没有。有一年,俞伯牙撑船旅行,船到一座山下时,天突然下起了雨,俞伯牙就把船停在山脚下,在船舱里弹起琴来。正当他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时,忽然发现江边有位樵夫也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他的琴声。这位樵夫正是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俞伯牙弹奏什么曲子,他都能听出琴声所表达的意境。“久旱逢甘露,他乡遇知音。”俞伯牙为自己遇到了知音而兴奋不已,随即请钟子期喝酒。两人推杯交盏,开怀畅饮,彼此约定来年还在这里相会。第2年,俞伯牙如期赴约。他在江边弹奏一曲又一曲,却没有等来钟子期。后来得知钟子期已离世,悲从心生,顿觉世间再也没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俞伯牙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士为知己者死”的境界,为后人传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种真挚的友谊和琴声的沉潜,得以在这块小叶紫檀中淋漓尽致的形象展示。“紫檀有幸邀李杜,一阁木雕透乾坤”,取其平淡天真之意趣,隐人工于自然,化腐朽为神奇。
“哟嗬嗬……哟嗬……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久违的川江号子在耳边回荡。声音高亢,又舒缓曼妙,仿佛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流域传来。铿锵的号子,正是纤夫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不屈不挠,更是一往无前的热情豪迈。
纤夫是川江的航标,在时代的洪流中裹挟向前。再现川江号子的影视、音乐作品层出不穷,而用木雕来表现它的艺术形式,更有独到之处。一条铁链牵引着两岸石壁,一条生命的绳索把脉着江水中一艘艘船只的命运。巨大的石壁下,一个个负重致远的身影,“呼哧、呼哧”不停地攀行,汗珠滴落在拉纤的峭壁上,慢慢渗入江水中。岸上矗立的凉亭,是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拉纤的坐标,也是他们歇脚喘息的地方。悬崖峭壁,雄奇险幽,是在数亿年的岁月中,经过了多次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急促的喘息声,在呼啸的寒风中听得真切,逆流而上的船只,循着数十名船夫的纤拉驶向峡谷。三峡一带,航道曲折,水急滩多落差大,拉纤登岩举步维艰。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包括撑篙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杠号子、开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谁能想到,这些号子竟凭借刀力浓缩进小叶紫檀,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川江号子》木雕之作,不仅成为匠人手艺的呈现,也成为小叶紫檀以不同姿态延续不朽生命的一种。它融入了一方地域文化和一份职业,更为这生命注入了持续迸发的力量。
小叶紫檀是自然界的奇木,又是自然界中的植物精华,其每个造型、每件作品都是孤品。人与小叶紫檀长时间接触,能够对细胞的再生起到促进作用,可以调节人体内的气血,抗皱保颜的美容效果,可以延缓皱纹的滋生。小叶紫檀显天地之理,隐万物之情,养结缘之人。
我收藏着一件小叶紫檀木雕作品,是个盆景。弯曲的树干,错综的枝丫,相互呼应,在保留树根原始自然状态的情况下,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树皮,然后再进行打磨。我时常静静地与盆景相视对坐,也总能在某个瞬间感知到它精工细作下的生命律动。
木雕并非仅强调刀刻,刀刻是为了以更贴切的形呈现出木的魂和匠人的意。小叶紫檀木雕作品《沙漠之舟》便把少言寡语的祝建荣对木雕艺术的理解和表达镌刻其间,又对他精湛的技艺展露无遗。
骆驼是典型的热带沙漠动物,生活在极端艰苦、极其贫瘠、极为干旱的沙漠里,在新疆、甘肃、内蒙古最常见。《沙漠之舟》形似一只静卧沙漠中的骆驼,身上皱裂着粗粗的裂痕,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让我联想起了大漠,想起了骆驼不知疲惫、憨态可掬的样子,也想起了曾经骑着骆驼走进沙漠的情景。
大漠上的骆驼就是大漠上流动的日月和铃声,骆驼走动,大漠也跟着走动。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骆驼,尽管我只见过一次骆驼。在我看来,它那种执着与坚韧的大无畏精神总能让我想到它时就能注入能量。我们应像骆驼那样躬身前行,不遗余力地去追寻生命的绿洲。
骆铃声声,脚步匆匆,荡起岁月的涟漪。沙漠与川江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存环境,呈现出了两件风格迥异的木雕作品,虽说风格相去甚远,但也有着异曲同工之意,都强调“三雕七磨”,即“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木雕创作中,祝建荣始终坚持突出对题材和构图的处理,依据木料、树根的不同条件,充分利用它的自然形态,以磨为主,以雕为辅。
△檀香紫檀
木雕艺术是发现天然美和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尊重自然,是木雕艺术的灵魂所在。每块木料,每个树根都是大自然的造化,要尽量去保持它的原型,利用它的色调,让它原汁原味地流露出来。这种回归自然的灵性,正是木雕艺术的灵魂所在。
人有人性,物有物性,雕什么必须依之,怎么雕则要顺之。如《抱金石》《鹿回首》《大地回春》,这些作品都遵从了这一理念和表现手法,而这样的木雕作品“刻在江山”比比皆是。
小叶紫檀是一种常见的风水植物,有着辟邪、聚财、保平安的作用。吸日月之精华,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然为木雕,是一种艺术,精神的艺术。
小叶紫檀就像那杯温润的茶,越喝味道越醇,从茶的氤氲中,听着每件作品的故事。我忽然想起,那件颂扬抗疫精神的作品——《五星红旗》。这面旗帜,在一块自然造型的小叶紫檀中绽放着生命的内涵。简简单单数十刀,刻出了作者心声,刻进了抗疫精神。我能感受到,这面旗帜就插在抗疫的最前沿,插在抢救生命的紧急关头,摇旗呐喊,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旗帜下,江山五位逆行武汉的医务人员,发出铮铮誓言,用他们的行动和生命坚守武汉,守护平安。
一件件小叶紫檀的木雕作品,都是经风历雨的木料化身。它们曾经或在某处山岭,或在某个角落,或在某方池塘边,或在……萧瑟着不为人知的生命。祝建荣爱小叶紫檀的青葱,亦爱小叶紫檀的枯萎根脉,化腐朽为神奇,化枯木为艺术,刻在了江山,刻进了心田。他和他的小叶紫檀木雕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已不再是遗落深山一隅的山民朽木。
△珍贵树种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原料
匠人刀刻下的小叶紫檀,带着山野自然的灵性,注入娴熟的刀法中的悟性和心性。博古架上,各具特色的小叶紫檀木雕,同声相应,同音共律,唯美的造型,都是在创意间构思,都是在刀尖间异彩,从一种生命升华至另一种生命,是艺术,更是延续与传承。
大自然赋予小叶紫檀浓郁的魅力,雕刻成品后在岁月的流转中仍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我宛然听到它们在浅吟低唱。
《绿色中国》B(下半月)2024年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