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海:朗润承泽记忆

[题记]今年是北大国发院(前身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CER)成立三十周年。国发院走到今天,能在教学、科研、智库等领域有所成就,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离不开师生校友的接力开拓,风雨兼程,以及各界的呵护与鼎力支持。值此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启动“我与北大国发院(或我与CCER)”主题征文,欢迎师生校友和各界伙伴不吝赐稿,通过您的文字,让更多人一起走进那不曾褪色的岁月。本文作者为北大国发院2001级EMBA、2023级DPS在读、BiMBA商学院管理实践特聘教授、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

自2001年来国发院读EMBA,转眼已经23年了。入学时,北大国际(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前称,简称BiMBA)刚刚成立三年,我们是EMBA的第二期班。那时商学院远不像现在这样,几乎是知名大学的标配,商学教育刚刚起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CER)1994年创立,四年后就创办了BiMBA,很有远见,而且,起步就与国际接轨,发愿成为顶级商学院。时光荏苒,今年是30周年院庆,写此回忆小文祝贺。

职业的新起点

二十年风险投资的职业起点在BiMBA。

2001年到国发院读书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当时我在一家硅谷企业做中国区代表,合作伙伴里有来自AT&T的朋友,他说自己正在北大读PartTime的MBA,说项目不错,但就是入学挺难。这激发了我的兴趣,就去找资料、联系报考,因缘际会来到了BiMBA。

我那时30岁出头,而EMBA学员年龄的中位数是40多岁,我是班里面比较年轻的。为什么这么“早”来读EMBA呢?我是理工科背景,本科、研究生学的都是通信工程。工作之后,从工程师、项目经理,核心业务部门的部长,再到外企的首代,负责运营的总裁,这一路的管理经验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的,我需要提升管理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管理实践先于管理理论,商业实践呼唤商学教育。我正是这个大潮中的一份子。

实践来自于内部创业的历练。1994年我研究生毕业,正赶上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在国内起步。当时供职的单位获得了互联单位资质,委派我探索公司在互联网增值服务领域的业务。启动时只有我一个人,写软件、做系统,找投资,从IP传真开始一步步发展,最终做成了IP电话,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更是当时国内最优秀的IP电话运营商。这个过程前后大约6年,我从一个人发展成为几十人的大部门负责人,这段经历对时值30岁的我后来从事VC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事情充满不确定性,你要不断探索前行,并且,要热爱和享受这种与不确定性打交道的过程。

后来,在外企时,我又得到了这方面的提点。当时,亚太区总裁临近退休,他自己规划退休之后做VC,觉得我这个年轻人工作努力,爱琢磨,肯钻研,就和我讲了很多VC的事情。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还分不清VentureCapital和VitaminC。即便是身处在IT行业,我对VC也是一知半解。

2002年入学差不多一年的时候,学校邀请一家VC机构来讲风险投资,分享的主要目的是招人,与包括我在内的三位同学深入接触,其他两位同学由于职业规划等原因没有继续。我则是因为之前关注了风险投资,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双方持续沟通,中间还穿插了非典疫情。2003年8月,我加入这家机构,开启了我风险投资职业生涯。

二十多年前的VC在国内是非常小众的行业。基金来BiMBA招人,还是看中了BiMBA的水平。恰好在这个时点,我也有些准备,因缘际会促成了这次转型。我非常感恩学校提供了机遇!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入行之后的投资。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负面影响还在,而互联网的实际价值还没显现出来。整个社会对互联网充满怀疑。朋友劝我,不要投资互联网,因为他们都是骗子!作为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的老兵,我肯定有不同看法:付诸行动就是积极找项目,积极推项目,就这样,投资了易车、人人网、智联招聘等项目。实践证明,这些投资是在合适时点遇到的合适标的,不仅带来了项目收益,还开辟了“出行”这个投资主题。尤其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化之后,我们形成了基于“产业重构”思维的投资主题,后续有了蔚来汽车、神州租车、摩拜单车、途虎养车和瑞幸咖啡等项目。

回首往事,连点成线,BiMBA是我职业转型、从事风险投资非常关键的节点;而转型的前提则是自己的准备、独立思考、探索前行。

思维的新框架

国发院学习带给我的第二个价值是多角度的思维框架。

BiMBA依托国发院,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社会运转,这与工程师眼中的世界运行规律是非常不一样的,这个视角帮助我很早就形成了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并用这个框架看待正在演化中的创业项目。比如说,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会极其关注技术,技术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有一个新的发现,在中国不只是高科技有机会,所谓的“传统行业”也有机会。“传统“和”高科技“是在发达国家市场结构中被定义的。举例来讲,汽车产业在美国是夕阳产业,连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都破产了。可中国大约在2004年、2005年才进入汽车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也是始于那个年代。这就意味着技术维度之外,还要考虑产业视角和国家发展阶段。

因此,相比一般投资人,我们在技术和产业之外,增加了宏观和社会两个维度。宏观包括了政治、经济和金融,社会维度包括城市化、人口、国际化等等。VC行业里基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源自硅谷,产业维度、社会维度和宏观维度则来自于我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受到的启发。经济学看宏观、看产业,管理学研究组织,研究人的行为变化,并且导入了心理学,有了人文的角度。技术、产业、宏观和社会这四个维度使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机会,也就产生了所谓的“非共识”。

以瑞幸咖啡为例。咖啡肯定算传统行业,但是咖啡在中国却是不发达的。尽管星巴克带来了咖啡文化,中国人并没有形成喝咖啡的习惯。这时候就有两种做法,要么是用传统的方式做,要么是运用技术手段、采取新的方式来做咖啡。瑞幸咖啡的底层就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重构咖啡产业。通过提升效率,做到了好咖啡也可以不贵。

再来看摩拜单车。我们最早投资了摩拜。通过物联网、智能化,摩拜单车把传统的自行车放到大街上自由骑行。过去共享单车这个业务很多人尝试过,但都是有桩的,为什么有桩?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备,支付结算、定位、运营都无法在无线移动的环境下实现,自然也无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成熟后,原先的制约因素迎刃而解,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共享单车总是丢自行车这个老大难问题,还对城市绿色出行产生了巨大贡献。由此可知,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大有可为。

去年9月份在香港上市的途虎养车也很有启发意义。养车是个传统行业,为什么在这样的行业,途虎养车作为一家从零起步的创业公司,收入能达到行业里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总和,并且逆势登陆港交所,成为汽车后市场第一股?这也是由于应用了数字基础设施,进行了客户端和产品/服务端的双边重构。

运用四个维度的框架看中国机会,可以解释非常多现象:电子商务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发展?因为传统零售不发达,电商不仅填补了传统零售没有满足的需求,还做了增量,使得整个零售市场的规模更大了。

这个框架非常清晰地解释了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中,传统行业、科技发展、宏观环境、社会变化对我们投资机会的影响。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故事,思维方式的变革。

理论的新探索

第三,去年开始,我来国发院读DPS。

尽管平时工作十分繁忙,还是决定来读这个压力不小的DPS,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遇到问题,这些问题还不是一般性的管理问题,而是需要系统化、专业化地思考、分析、求解。比如美国股市上的MagnificentSeven(七巨头),其中有像英伟达这样由于AI而一飞冲天的公司,也有苹果这样的产品+生态公司,其他几家的平台属性则非常之明显。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企业创立的时候,如果它的结构具有某种特殊性,是可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的,而平台就是特殊性的一种。

当下,全球范围内的几大平台已经形成,有没有新兴的架构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呢?我们有一些发现。还是以瑞幸咖啡为例。瑞幸咖啡是传统行业和科技发展的结合,从2017年卖出第一杯咖啡至今的7年间,从零做到了20000多家店的规模,销售收入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前四位。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途虎做的汽车后市场,京东、天猫这些大平台们都在做,凭什么途虎这样一家创业公司能够在大平台环伺的情况下,依旧做到第二三四五名的业务总和?

这些案例说明,平台之外有新的业态。那么,它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特殊要素或结构,使得这类公司具有如此强的成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我们在实践中做了抽象,称之为“双边重构”,就是说这类企业不只在供应链端重构了产品、服务,还在用户端进行了重构。这是我们的观察和实践。但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机理?我们还不太清楚,需要采用新理论进一步研究明白,这样有了DPS的学习。

期许通过DPS的学习,帮助我把发现了的东西进一步理论化、结构化,进而指引实践。上课以来,通过和老师的互动,逐渐明晰了方向,我能感受到正在向这个目标靠近。

这就是我和国发院的三个故事。

可期的新缘分

Onemorething。我能为国发院做些什么?

自2017年开始,我在国发院给EMBA学员开设了《中国创业企业商业实践》这门课,希望对学校有所回报。每次上课,打磨课件,挑选案例,与同学互动,使我的认识变得更深刻了。每年,我都会邀请多位我们投资的企业CEO到课堂上和学员们分享互动,挑选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做案例。回头来看,当时课堂上讨论的不少案例,后来在现实中发展的方向,都与学员们的预测相一致,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里必须提一下咱们EMBA同学,开设这门课七年来,大家的互动性越来越热烈,做案例的质量越来越高。这令我非常欣慰,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此外,学院发起成立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让我帮忙牵头,希望带动广大校友为学院发展出主意、提建议。这个咨询委员会的确产生了实际成果。唐其柱校友提出的创立“国家发展研究学科”博士学位,据说已经在落到实处。我则建议学术界对已经发展到反垄断阶段的平台经济展开系统研究,并发出国发院的独立声音。黄益平老师牵头做了这项关于平台的研究,并且做了推广,效果非常好。

国发院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与国发院的缘分还在继续。希望今后为国发院、BiMBA做更大、更多的贡献。

谨以此文,衷心地祝贺国发院成立三十周年!

祝愿国发院、BiMBA商学院,越办越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