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在演讲中表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平台优势,应强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意识,主动参与中外人文交流,积极培育推动国际人文交流的人才。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指导,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承办。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政要人士、驻华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青年代表参会。
康震在论坛上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诞生于中外文化交流激荡的年代。所以,北京师范大学有立足自身文化根本、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历史禀赋。进入新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制定和实施了全球发展战略规划,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作为重要任务。
他介绍,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参与了东亚等国际高校联盟建设,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建立机制性合作。他透露,目前,北京师范大学还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全面修缮辅仁大学旧址。辅仁大学旧址建筑群落是中西合璧风格,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推动中外文明交流的知名人物。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在此完成学业。
近些年,面对世界范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从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视角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康震说,高校层面要从当代实践的视角推进“三大全球倡议”,应该以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为重要着力点。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具有平台优势。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推进跨文化国际人才培养项目,深化高水平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助力‘三大全球倡议’赢得更多国际共识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事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