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对有效利用北京城墙的设想。
▌于葵著
1953年8月20日,在北京市政府第一会议室,吴晗副市长主持了“关于首都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中央和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领导及一些专家参加会议。据到场出席会议的罗哲文回忆:“思成、徽因师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特别是徽因师的发言内容最为丰富。”林徽因说,保护文物古建筑与新城建设及发展是统一的,不应当成必然的矛盾,解决矛盾不是首先考虑“拆”。她特别举了在欧洲国家雅典、罗马、巴黎等大都市中,古文物建筑与新建设相互交辉的情况,认为中国建筑最成功的木构架和最庄严美丽的各式各样的屋顶,比欧美建筑更具美的价值,把它们保护下来,将来有钱了好好修整一下,给全体市民、全国人民以及外国友人来参观欣赏,有多好。如果把它拆掉了,一切都没有了……谈到这里,她已经显得很疲倦,吴晗副市长请她喝口水,歇了一会儿,她又接着发言,对北京市保护文物建筑工作提出了批评,她谈到民间建筑,特别是民居的四合院、作坊、铺面等的价值和重要性……(罗哲文:《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怀念》)在座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听着林徽因的发言,也深受感动。他后来回忆:“虽然那时她(林徽因)肺病已重,喉嗓失音,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她生长在北京故都,又与梁先生长期外出调查古建筑,她对古建筑是处处留恋,一砖一瓦都滴过汗,这种难以遏止的声色,我们是同情她,钦佩她的。”(陈从周:《怀念林徽因》)
这回发言,林徽因为了他们挚爱的古城北京,为了他们无限珍惜的民族文化传统,慷慨陈词:
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式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曲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过去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我们不同体系、不同格调的各型各式的所谓洋式楼房,所谓摩天高楼,模仿到家或不到家的欧美系统的建筑物,庞杂凌乱地大量渗到我们的许多城市中来,长久地劈头拦腰破坏了我们的建筑情调,渐渐地麻痹了我们对于环境的敏感,使我们习惯于不调和的体形或习惯于看着自己优美的建筑物被摒斥到委曲求全的夹缝中,而感到无可奈何。
然而,1954年后,城墙最终被决定拆除,牌楼被决定拆迁。关肇邺回忆:“在尽了最大努力争取不成而最终拆除了天安门前的三座门之后,我看到了她(林徽因)无比痛苦的表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