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的人必看!春季养胃黄金期这样做,一整年不生病!

王玉芬备忘录 2025-03-31 11:26:59

“春天一到就胃胀、反酸,吃点凉的更难受!”——春季乍暖还寒,脾胃虚寒的人最煎熬!但你知道吗?春季其实是养胃黄金期!中医认为“肝旺于春”,肝气过旺会克脾土,导致脾胃虚弱;而春天阳气升发,正是调理虚寒、祛湿健脾的最佳时机。跟着这份春季养胃攻略,抓住3大关键、吃对4类食物、避开3大雷区,让你脾胃强健,全年不生病!

一、脾胃虚寒的春季症状,你中了几条?

自测题(满足3条以上需警惕):

晨起口苦、反酸,舌苔白腻;

胃胀气频繁,吃点东西就堵得慌;

手脚冰凉,但午后又莫名燥热;

大便黏腻不成形,容易腹泻;

疲倦乏力,总觉得“睡不醒”;

一吹冷风就胃痛,喝热水才能缓解。

中医解读:

春季阳气升发,但脾胃虚寒者阳气不足,肝气郁结又进一步压制脾胃,导致“上热下寒”——上半身燥热、下半身冰凉!若不及时调理,春夏易腹泻,秋冬更畏寒!

二、春季养胃黄金期的3大优势

为什么说春天是调理脾胃虚寒的最佳时机?

阳气生发:顺应自然补阳气,驱散体内寒邪;

湿气外排:春季多雨,借助外界湿气带动体内湿毒排出;

肝脾同调:疏肝理气的同时健脾,事半功倍!

关键原则: 疏肝健脾 + 温阳祛湿,双管齐下!

三、春季养胃饮食攻略:4吃3不吃

1. 必吃4类“养胃明星”

芽菜:豆芽、香椿芽(升发阳气,疏肝健脾);

甘味食物:南瓜、山药、红枣(健脾和胃,中和肝火);

祛湿食材:薏米、红豆、陈皮(煮粥或泡水,祛湿不伤阳);

温阳药膳:生姜炒瘦肉、韭菜虾仁(温和驱寒,增强胃动力)。

2. 远离3类“伤胃雷区”

酸味食物:山楂、柠檬、醋(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泄);

寒凉果蔬:黄瓜、西瓜、梨(加重脾胃虚寒);

黏腻甜食:汤圆、年糕(阻碍脾胃运化,滋生湿气)。

3. 春季专属养胃茶

玫瑰姜枣茶:玫瑰花5朵+生姜2片+红枣3颗,疏肝暖胃;

茯苓薏米茶:茯苓10g+炒薏米15g,健脾祛湿不寒凉。

四、穴位按摩:每天5分钟,疏肝健脾

1. 太冲穴(疏肝第一穴)

位置:脚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手法:拇指按压至酸胀感,左右各3分钟,缓解肝郁气滞导致的胃胀。

2. 公孙穴(健脾要穴)

位置: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

手法:艾灸或按压5分钟,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3. 中脘穴(胃的守护神)

位置:肚脐上4寸;

手法:掌心顺时针揉按5分钟,饭后1小时做,促进消化。

Tips:按摩后喝一杯温水,帮助气血运行!

五、春季养胃生活习惯:3要3不要

3要

要早起: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起床,顺应阳气生发;

要运动:八段锦、散步等柔和运动,促进肝气疏泄;

要保暖:“春捂”重点护住腹部、脚踝,避免寒邪入侵。

3不要

不要生气:怒伤肝,肝郁克脾,保持心情舒畅;

不要熬夜:晚上11点前入睡,熬夜耗伤脾阳;

不要过度进补:春天宜“清补”,避免滋腻加重湿气。

六、春季养胃升级方案:艾灸+食疗

1. 艾灸调理

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穴;

方法:每周艾灸2-3次,每穴10分钟,改善虚寒体质。

2. 健脾祛湿粥

山药芡实粥:山药30g+芡实20g+粳米50g,健脾固肾;

陈皮小米粥:陈皮5g+小米50g,理气化湿,适合早餐。

七、真实案例:从“胃胀达人”到“吃嘛嘛香”

患者刘女士,32岁,春季常胃胀反酸,喝凉水就腹泻,面色萎黄。

调理方案:

每天早晨喝山药芡实粥;

午饭后按揉太冲穴+公孙穴;

睡前艾叶泡脚,10点半准时睡觉。

结果:

2周后胃胀减轻,大便成形;

1个月后气色红润,不再怕冷!

八、春季养胃3大误区,千万别中招!

误区:“春天多吃酸养肝”

真相: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发,虚寒者更应少吃!

误区:“春困多睡能养脾”

真相:久卧伤气,过度睡眠反而加重脾虚,宜早起适度活动。

误区:“春天要多喝凉茶降火”

真相:虚寒者喝凉茶易伤阳气,应以温性茶饮为主。

春季不养胃,一年都受罪!抓住这个黄金期,用对方法坚持30天,脾胃强了,湿气没了,整个人焕然一新!转发给身边总喊“胃不舒服”的朋友,一起拥抱健康春天!

0 阅读:3
王玉芬备忘录

王玉芬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