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结束后,四川考生黄蛉红遍大江南北,原来他居然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虽然这篇甲骨文作文最终只得了6分,但也让黄蛉名声大噪,网友纷纷称呼他是偏才、怪才、甲骨文考生,因为甲骨文造诣,黄蛉最终被川大破格录取,而且为了培养他,还专门返聘了古文字领域的专家,何崝教授,培养黄蛉。
然后两年后,何崝教授递交了辞呈,宁愿辞职,也不愿意再教导黄蛉,事件曝光后,再次引起舆论哗然,黄蛉到底做了什么,逼得教授辞职?黄蛉究竟是有才还是无才?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甲骨文考生这位名叫黄蛉的学生,1989年出生于四川绵阳盐亭,自幼父母就外出打工,他几乎是跟随家中的老人家长大的,这也让他养成不善表达,不喜欢凑热闹的性格。
也是这个原因即将改变黄蛉的人生轨迹。因为黄蛉喜欢独处,所以每当其他孩子放学后抱团一起玩耍时,他总喜欢找一些僻静的地方待着。
这天,他放学后去后山时偶然发现了一处庙宇,里面的一口大钟上写满了稀奇古怪的文字,虽然他看不懂,但是他却大为震撼。当即仔细研究了起来,奈何自己以前从未见过,也只能感叹一番,但黄蛉依旧坚持空闲时过来看看。
当时的黄蛉喜欢在教室里打禅,在同学眼中,黄蛉古道侠肠,乐于助人,虽然他性格特立独行,但却不小肚鸡肠,有时同学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说“蛉”就是害虫,他却不放在心上。
从此沉迷“甲骨文”。一直到初中学习历史时黄蛉才知道原来大钟上的字是甲骨文,他对这种“稀奇古怪”的文字非常有兴趣,因为他觉得能研究懂这种文字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至此黄蛉便被甲骨文“种草”了。为此,他会专门跑去书店购买相关的书籍。
但这也导致黄蛉的文化课成绩落下一大截,因黄蛉整天沉迷古文无心学习,最终,黄蛉的第一次高考失败了。
黄蛉选择回校复读,而在这一年,黄蛉也遇到了他的“贵人”,也就是当年支持黄蛉的蒲体超老师,是他当时复读班的语文老师。说起黄蛉与这位老师的缘分还要从这里讲起。
这位老师在讲课时偶然对“对”字进行讲解,“大家看这个‘对’字,这是甲骨文的形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后来就逐渐被人们解释为对照的意思。”
此时坐在讲台下的黄蛉已经被这位老师深深吸引,听着蒲老师的讲解,内心早已翻涌澎湃,黄蛉感觉自己终于遇到了他的“知己”。就这样,黄蛉经常在课后去“打扰”蒲老师,向他请教有关古文的知识,两人好似一对“相见恨晚”的师徒,因为共同的爱好熟悉起来,而蒲老师也对黄蛉多有照顾。
蒲老师还曾告诉黄蛉,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刚生下来的样子,其实汉字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每个汉字最开始的样子。后来有人问黄蛉为什么喜欢甲骨文,黄蛉都会借用这句话来回答。
黄蛉在蒲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的学习了更多有关甲骨文的知识。他对甲骨文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偶尔可以自己书写一段。也是这段相遇最终让黄蛉决定将甲骨文带进考场,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甲骨文考生”。
虽说通过甲骨文让蒲老师和黄蛉更加亲密,但蒲老师也经常叮嘱他要注意平衡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只抓住语文这一门,要以高考为重。黄蛉也是很听蒲老师的教导,有段时间非常努力的学习其他课程。
但有一天他听到一位老师说“高考阅卷老师通常只看你们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过程大致没有太大的语句问题就行,一篇作文最多也就几十秒的阅卷时间,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作方式。”这让黄蛉心里悄悄的萌生一个念头。
黄蛉心想,一篇作文十几秒,那我何不让阅卷老师为我多花一些时间。现在的成绩还不足以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被破格录取也不是没有可能。就这样,为了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黄蛉决定用甲骨文来书写自己的作文。
虽然黄蛉自认为自己对甲骨文有较多研究,但他同样也很担心结局不好,毕竟在如此重要的考试中冒险尝试不但需要勇气,也要有实力。
果不其然,当阅卷老师看到这篇“怪字”,真是一脸蒙圈,但随后,这阅卷老师就查察觉这些图形应该是古文字。出于对学生负责,阅卷老师将这件事层层上报,教育部也急忙组织古文字专家来研究黄蛉的作文。
被川大破格录取当文字专家看过黄蛉的文章后,认为他的古文写的很好,但文笔平平还偏题,只给了这篇文章6分。本以为自己在考场上能大展风光,谁料想结局竟是如此。高考结束后,蒲体超知道黄蛉使用甲骨文写作文之后真是气得不轻,他把黄蛉狠狠地批评了一通,指责他不应该如此冒险。
说归说,毕竟是自己教了一年的学生,在蒲老师的内心对黄蛉还是认可的,在和黄蛉往日的相处中蒲老师看出这个孩子对甲骨文的兴趣,也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材。
蒲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高考场那么紧张的场合上,能够用短短几十分钟内,使用甲骨文写出的作文,目前黄蛉还是国内第一人。虽然现在结果不尽人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黄蛉的做法也是很了不起的”
在当时,被翻译出来的甲骨文只有一千多字,当时只有19岁的高三学生黄蛉,已经认识了七八百字,并且能够使用这些字来书写作文,这是他独辟蹊径的底气。
四川大学的一位古文字学专家也评价道:“就算是研究甲骨文数十年的专家,学习甲骨文并且用甲骨文写出这么一篇文章,也要要花很长时间,何况黄蛉还是一个高三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毕竟他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然而,蒲老师之前对黄蛉的担忧很快到来。六月底高考成绩出来,黄蛉面对着而只够上专科线的428的总分,不知该怎么办。就算黄蛉说自己不后悔这个决定,但高考成绩没有达到理想大学的分数,最终无法进入自己的目标大学,结局已然无法改变。
知道这个消息的蒲体超第一时间在微博发帖声援黄蛉。虽然蒲老师对黄蛉的行为表示“恨铁不成钢”,但终究还是自己的亲学生,还是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为了让自己的言论更加可信,蒲体超还让黄蛉凭着记忆,将那篇高考作文重写了一遍,还加上简体汉字版本一起发给了《成都商报》。
随着黄蛉的高考作文登出,四川的一些媒体也纷纷对这件事展开调查。黄蛉“甲骨文作文”事件逐渐在网上发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网友的注意。看了黄蛉的作文后,很多古文字专家在网络上都对黄蛉有很高的评价,大部分网友对黄蛉的甲骨文作文称赞不绝,更有网友认为黄蛉是“古文字达人”。
黄蛉看到这些评价就觉得自己还有希望,于是他决定去拜访复旦大学刘钊教授,蒲体超见状也陪同黄蛉一起去了。因为几年前,刘钊教授破格将一名三轮车夫录取为博士生,黄蛉认为自己也可以像那个三轮车夫一样被刘教授破格录取,所以他也打算前往上海去拜访刘钊教授,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
但是刘教授因为黄蛉的高考成绩太低而婉拒了他的入学请求,并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提出了比较中肯的看法:“从文章来看小黄看的书还是不够,有的古文字解释不准确,还出现了个别的错字。从你现在的写作程度来看的话本校难以破格录取,你可以试着联系其他学校。即使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也没关系,我希望你可以继续努力,到考研究生的阶段,我会帮你推荐,你也可以报我的研究生,我为你提供指导。”
这些话也给了黄蛉新的希望。最后,刘钊教授送给黄蛉一本自己写的书,叫做《古文字构形学》,这本书也是研究古文字的,能够对黄蛉有所帮助。为了激励黄蛉继续努力学习,教授还告诉黄蛉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继续与他联系。
虽然被复旦大学拒绝,但随后黄蛉收到了湖南大学的邀请,但是黄蛉去参加了湖南大学的入学测试之后,成绩却不尽人意,并未被录取,这也让黄蛉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中,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否正确,毕竟,以自己在学校的成绩,如果正常发挥最起码可以上个二本学校,而现在却因为自己的决定导致只能上专科。
幸运的是,因为教育部珍惜人才,重新组织四川大学的古文专家对黄蛉进行测评,等待的过程中黄蛉也是十分煎熬,如果这次测试不过意味着自己又要再次复读或者读专科学校了。
这时西南财经大学某学院也向黄蛉递来了橄榄枝,表示可以破格录取并免除学费,但黄蛉说自己还是更希望进入川大学习,因为西南财经大学没有自己想读的专业。但是现在四川大学的结果未知,放弃西南财经大学意味着又少了一个机会。
几经考虑,黄蛉决定拒绝西财,决心等待川大,好在没过多久,他就收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原来,在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业测试中,黄蛉表现得十分出彩,经过四川大学内部专家商定,为了留住一个可造之材,决定破格录取他。
赶着最后一波新生入学潮,黄蛉也顺利地奔赴四川大学继续求学,川大和锦城学院决定联合培养黄蛉。黄蛉也是不负众望,他在学校很努力,加上有识写甲骨文的特长,他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跳级”,并从川大棉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当时川大还把已退休的历史文化教授何崝返聘回来专门负责培养黄蛉。
导师宁愿辞职,也不愿再教然而2年后,何崝向川大提出要辞职,他表示宁愿辞职也不教黄蛉,他认为黄蛉太过浮躁,基础差,却不愿意用心,自己无法教这样的学生。
何崝曾表示,“黄蛉多次在接受采访时信口开河,这次竟然说他自己会读《文心雕龙》,我教他的是先秦文献以及古文字方面的东西,他竟然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什么著作?这是南北朝时刘勰的著作,这个跟我们的古文字研究没有多大的联系,并不在我们研究涉及的范围内。”为此何崝表示很失望。
何崝教授还表示,“黄蛉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反而是脾气大了不少”。何教授表示自己不想再“伺候”了。
随着何崝教授不愿教黄蛉的消息曝光,网友对黄蛉的评价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网友认为学校不应该对黄蛉特殊“照顾”,他们认为比他优秀的学生很多,“两级跳”对他人不公平。而且,从复旦大学拒接黄蛉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他的知识储备不足,还不足以被高校破格录取。
另一部分网友认为,偏才、怪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川大破格录取之举具有启示意义,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但发展创新人才时,学校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标准,如果没有标准,没有一定的方向,教育可能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偏才、怪才让人赞叹的同时,他们也比别人多了很多机遇,然而他们能否在机遇之下创造价值却是个未知数。
何教授辞职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黄蛉曾经高考作文爆红一事也被翻了出来,一时间网友对这件事情评价分化两极,很多网友纷纷指责何教授太过傲慢,让这位桃李满天下的教书匠十分愤慨。
后来的黄蛉依旧在川大学习,只是不愿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然而他平庸的成绩还是没有撑起网友给的光环。
四川大学在此之后并没有传出任何有关黄蛉的言论或评价, 据知情人说,黄蛉后来考了几次研究生都没有考上,他的父母就让他出去打工了。
学校破格给他提供了好的机会,黄蛉却没有好好抓住,泯然众人矣,这又何尝不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呢。
川大原本是想开创一个古文学院,增加和其他学校的竞争力,把他当学院创始人,负责人培养的,如果培养成,那就是学院院长,广纳学生,前途无限,可惜了
川人偏居一隅,向来很狂。记得某博上有一主给自己叫诗王,介绍自己才压李白杜甫,看到作品却让人笑掉大牙
中国的语文教育有很大问题,重学轻用。义务教育完了还写不好文章。没有很好的跟时代接轨。很多格式化的文章写不好。
那个作文一看就是提前写好抄的。和高考作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原本就该是0分作文。只不过用了所谓的甲骨文居然能破格录取,完全就是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