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近日在新德里公开将中国称为“共同敌人”,这一露骨表态迅速引发国际舆论震动。菲方对华称呼的陡然转变,不仅撕碎了中菲关系仅存的体面,更暴露出南海局势升级的深层危机。
布劳纳此次印度之行目的明确:试图将印度、韩国拉入由美澳日菲组成的“SQUAD”机制,构建针对中国的“六国联军”。菲方宣称“中国威胁”已成为印太地区共同挑战,甚至抛出“情报共享”“联合防卫”等合作框架。但这场精心策划的“合纵连横”却遭遇冷场——印度军方高层当场强调“印度洋才是核心利益区”,明确拒绝介入南海争端;韩国至今未对菲方提议作出官方回应,其驻华大使近期反而公开表态“中韩合作潜力巨大”。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资料图
菲律宾的挫败早有预兆。印度总理莫迪今年已多次重申“中印应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中印边境局势缓和让新德里更倾向务实合作而非对抗。韩国虽与菲存在军售往来(如菲空军FA-50战机购自韩国),但中韩贸易额是菲韩贸易的37倍,经济利益让首尔难下赌注。就连美国主导的“SQUAD”内部也矛盾重重——澳大利亚参与南海巡航的舰艇数量同比减少60%,日本自卫队则因预算削减推迟了与菲联合演习计划。
菲军此番冒险绝非偶然。首先,其海上力量与中国差距悬殊:菲海军主力舰仅3艘二手护卫舰,而中国舰队拥有25艘驱逐舰、42艘护卫舰组成的现代化编队。去年中菲仁爱礁对峙中,菲方船只遭中国海警水炮驱离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直接暴露其“硬碰硬”策略的破产。
其次,美国的战略模糊让马尼拉陷入焦虑。特朗普政府近期削减了1.2亿美元对菲军事援助,原定交付的F-16战机也被无限期推迟。菲国防部内部报告显示,美方对《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的解释已从“南海任何区域”退缩至“菲领海基线12海里内”。失去强力靠山的菲律宾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盟友,甚至病急乱投医地接触印度这类地缘关联度极低的国家。
马科斯资料图
更深层危机来自菲律宾国内。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前总统杜特尔特上月遭逮捕后,菲民众支持率调查显示马科斯政府满意度暴跌至29%。通过制造“中国威胁论”,当局既能转移民众对物价上涨、毒品犯罪等问题的关注,又可借机推动国会通过追加35亿美元军费预算案。
面对菲方挑衅,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3月24日再次强调:“解放军始终保持高度戒备,任何侵害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事实印证了这一表态——南部战区近期在南海展开的联合海空战巡中,苏-30战机挂弹巡航画面被外媒广泛报道,052D驱逐舰与菲舰最近对峙距离仅0.8海里。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中国反制措施的精准性。当菲方试图扩大争端国际化时,中国-东盟海上联合演习参与国增至9国;当菲拉拢域外势力时,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8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既保持了战略定力,又瓦解了菲方营造的“围堵联盟”。
南海资料图
南海局势正站在十字路口。菲律宾若继续误判形势,只会重演2016年“南海仲裁案”闹剧——当时跟着美国鼓噪的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如今已成为中国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的主要合作伙伴。历史反复证明:将区域问题武器化的国家,终将沦为地缘博弈的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