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10月18日晚,2024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扬剧《郑板桥》走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礼堂内座无虚席,典雅细腻且极富扬州特色的唱腔,不时引来高校师生的阵阵喝彩。
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倾情演绎的扬剧《郑板桥》,围绕郑板桥客居扬州跌宕起伏的仕途经历,结合郑板桥的诗、画、字等元素,不仅全景式呈现出清代扬州琳琅满目的市井风貌,更是塑造出了一个融清正爱民的官吏和风格卓异的艺术家于一体的郑板桥形象。“作为一出新编剧目,《郑板桥》在表现形式上更贴近青年受众,全剧融入了不少喜剧性元素,同时又巧妙化用了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赏体验。尤其是全剧将历史记忆融入到人物关系与情节推进中,成为展现清代扬州生活特色的多棱镜。”扬剧研究所青年演员赵倩介绍,近年来为让更多年轻受众了解扬剧、爱上扬剧,剧团推出了《血色浪漫》《衣冠风流》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新编扬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力求让不了解扬剧的人也能通过精彩的演绎感受到扬剧的魅力。
“李政成老师在举手投足间完全把郑板桥这个角色演活了!以往在大众记忆里,郑板桥更多是以诗画双绝的艺术家身份留名,但通过今晚这出戏,我看到了他对百姓的关爱悲悯,受尽苦寒却又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场长达120分钟的舞台剧,让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面对面与郑板桥对话。”直到表演结束,大三学生王婉琦依旧对台上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意犹未尽。“这次活动,拉近了我们与扬剧的距离,也让我们对戏曲戏剧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将扬剧研习作为一门选修课向同学们开放,还成立了专门的扬剧社团,聘请扬剧名家亲自来为同学们指导。“我们社团每周三下午都会开展扬剧学习相关活动,同时我们也提倡同学们之间‘老带新’,在互相学习中增进对戏曲戏剧的热爱。”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剧研习社指导老师张玉告诉记者,本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在筹备阶段就受到了学生们积极踊跃的报名,线上报名平台几乎爆满。“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举办类似活动,不仅仅吸引到对扬剧感兴趣的同学,也能感染到更多青年学生走进戏曲世界,爱上戏曲,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光发热。”
“与之前去剧院观赏戏曲演出的体验不同,没想到这次在节目开始之前还有导赏环节。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近距离接受专业的扬剧演员指导,让我更加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自22级现代农业技术(定制村干)专业的黄煜城,同时也是学校扬剧研习社的社长,是一位资深的扬剧“剧迷”。黄煜城平时不仅会在线上跟着扬剧老师学习身段和唱腔,还经常组织社团成员们去街道、社区进行义演。“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一方面它吸收了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喜剧风格;另一方面,曲调柔美温婉,尤其是其中的扬州方言元素,对于我们江淮地区的观众而言都倍感亲切,学起来也更容易一些。”黄煜城坦言,扬剧对她而言已不仅仅是一门业余爱好,作为定制村干方向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她有志于将扬剧文化带往乡村、社区,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占主体的基层社区,戏剧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自己也能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与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周晓雨王苏禾/文王瑞枫宗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