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何佳欣
10月21日,川剧大幕戏《玉簪记》在成都举行媒体见面会。
《玉簪记》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巴中市恩阳区川剧艺术团、四川省戏曲名家肖得美工作室联合打造。该剧源自明代传奇,为川剧八大记之一,讲述了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之间,因一见钟情而冲破清规戒律,互赠玉簪、鸳鸯坠作为定情信物的爱情故事。其中《秋江》一折于1952年荣获全国戏曲汇演演出一等奖,并被京剧等多个剧种移植,同时出访多国演出,《逼侄赴科》一折是川剧小生代表剧目,也是川剧小生演员参评梅花奖的主要剧目之一,享誉全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据了解,《玉簪记》作为基层川剧团——恩阳川剧艺术团的作品,在历经数月的重排、打磨之后,将代表巴中参加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于10月22日、23日晚7:30亮相成都新声剧场。
川剧《玉簪记》汇聚了众多艺术大家:由国家一级导演、陈国礼老师担任编剧、导演,邀请88岁高龄的书画家邱笑秋题写剧名,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四川技能大师、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本剧领衔主演肖德美(本名肖得美)担任艺术总监,作曲家何宾担任作曲,领衔主演的还有恩阳本地的国家二级演员杨美、邓发蓉、袁泽政,以及王裕仁等优秀演员。
剧照
剧中男主角“潘必正”的扮演者、梅花奖得主肖德美表示:“《玉簪记》是川剧‘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表演艺术特点的代表剧目之一,充分体现了川剧的雅俗共赏,是川剧的经典之作,但四川已有近40年未曾上演全本大戏了,希望这次演出,能让观众在大幕戏中感受川剧的艺术魅力。”
该剧编剧、导演陈国礼认为,《玉簪记》的重排,也为恩阳“戏窝子”在如何激活传统戏曲的活力、挖掘本土剧目方面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深入剖析《玉簪记》的排演实践,揭示其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我们发现其在剧本改编、角色塑造与舞台表现上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不仅丰富了川剧的艺术内涵,也为恩阳川剧的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巴中市恩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永兵称:“川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发展不仅仅是文化责任,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恩阳打造川剧《玉簪记》的目的,首先在于遵循‘川剧立法’保护成果,通过实践来确保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川剧《玉簪记》的演绎,夯实恩阳‘戏窝子'的文旅品牌建设,既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又提升区域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游客,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恩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青林看来,“通过政策支持、教育普及、艺术创新和国际交流,恩阳‘戏窝子’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展现着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的无限可能。这样的发展态势预示着恩阳川剧不仅有望在本土文化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更可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为传统戏曲艺术的未来打开新的篇章。”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