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尹佳丽王亮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文化近年来步入世界文化的舞台,我们惊叹于它的隽美,好奇于它的神秘,痴迷于它的悠久,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与时间的积淀,带给后人越来越多的想象与探索。10月19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做客长江讲坛,从其历史概况、考古新发现、历史解谜三方面为我们解密三星堆考古新发现。
黎海超介绍说,揭开三星堆考古的序幕是在1934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葛维汉组建考古队,对三星堆进行了首次发掘工作;第一次被世界所真正被认知,对中国青铜文化的新认识是在1986年7月18日——9月17日,三星堆1、2号祭祀坑抢救性发掘结束;新进展是在2020年3月9日,3、8号坑开始挖掘,目前已完成现场发掘工作。
接下来,黎海超向读者们解读不同遗址坑的考古新发现。3号坑,大件青铜器数量多,整体布局是玉器在最下层,象牙铺在其上,最后封土埋坑,为什么这么做,至今还是一个谜题,有人觉得是一种特殊的祭祀仪式,有人觉得可能是当时遭敌人入侵而为外敌所作。考古时还发现许多的国宝级文物,比如跪坐顶尊人像,主要是存储海贝,模仿的是一种现实场景——把来自遥远南方(印度、南太平洋)的资源去进献,还有青铜大面具也是在3号坑被发掘;4号坑,灰烬层明显、埋藏器物相对较少,整体布局是前人将器物打碎并且烧毁;5号坑,尺寸最小、“含金量”最高,出土了目前发现的最大金面具,主要是与青铜人面像相匹配,猜测可能是罩在青铜面具之上;6号坑,首次发现“木箱”,木箱旁边还发现了朱砂与玉刀,木箱的取材是黄连,质地坚硬,颜色偏黄;7号坑,以小件器物为主,出土唯一一件“月光宝盒”,内部有一个大型圆形玉石,外部被青铜围绕,其功能与作用还待考证,猜测可能是祭祀来用;8号坑,主要出土了大量的象牙,还有神坛与神兽。
黎海超从问题切入,主要从本来面目、制作方法、制作人三方面来为我们解谜。他说,三星堆青铜器表面是金色,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用朱砂将其涂在外部,形成亮丽的颜色;怎么制作的呢?中西方对青铜器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中国主要是采用范铸法,其制作方法非常的复杂,需要很高的技艺,现在已经失传;是谁制作的呢?青铜器的原料很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与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各地区互通,共同推动三星堆的形成。
最后,黎海超提到,三星堆的考古是一个很漫长的历程,没有绝对的终点,现在对其发现只是其中冰山一角,神秘的古蜀文化,更多的谜题还需等待我们解答。
本场讲座也是受到读者们的高度关注,讲座门票报名不到两天就全部预约完,现场报告厅座无虚席,连走道和空地上都坐满了热情的听众。线上直播间也有2万余人聆听讲座。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听众们自觉排起长队请黎海超教授签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