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鹦鹉寨里“头雁”强观鸟增收日子好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0-24 11:08:08

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村民小组又叫“鹦鹉寨”,是一个布朗族村落,寨子周边榕树上世代生栖着几百只大紫胸鹦鹉,有着“中国的鹦鹉天堂”和“中国的观鸟基地”的美誉。近年来,茨竹林村芒坝党支部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头雁”领飞,以“观鸟”经济促进增收,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人鸟共处,开辟保护开发新途径。芒坝布朗山寨人鸟世代和谐相处,过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采松脂。即便守着清贫的生活度日,他们也不伤害鹦鹉。早在1999年,芒坝小组就成立了鹦鹉保护协会,制定了有关保护制度,禁止乱砍盗伐思茅松和大榕树,明确爬树抓鸟要罚款,并模仿自然形态制作几十个鸟巢,为鹦鹉快乐地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芒坝党支部成员通过“线上+线下”开辟保护开发新途径,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平台,打造芒坝鹦鹉寨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目前,村子的名气和人流量还是有限,我们有几十个观鸟群,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体,还要继续扩大宣传。”芒坝党支部书记王成说。

“头雁”领飞,凝聚观鸟经济合力。茨竹林村芒坝党支部立足地理区位优势,探索生态发展道路,确定以发展观鸟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创立“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开展“适销对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力带动村民增收。2015年以来,芒坝党支部书记王成带领杨金伟、李勇等村民主动进山保护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紫胸鹦鹉等鸟类,开始建设民宿、餐馆。在集体林中搭建人工鸟塘,进行适量投食喂鸟护鸟,如今这里鸟类已经超过200多种,每年接待上千人次摄鸟爱好者。在鸟塘旁边搭建起摄影棚,通过收取机位费,同时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住宿、餐饮、摆渡等服务,每年收入超50万元,观鸟经济初见成效。

提升改造,着力培养增收带头人。近年来,思茅港镇党委政府和茨竹林村“两委”协调有关单位,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小组环境,2024年,争取到茨竹林村芒坝(鹦鹉寨)提升改造资金200万元,为小组持续做活观鸟经济,摸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之路。芒坝党支部逐步提升产业型集体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引入实力较强的企业洽谈合作意向,还注意逐步培养起视野宽、观念新、懂市场、敢开拓的带头人。“这几天,每天都有大批观鸟人来,每天带来上千块收入。”村民杨金伟说,鸟塘为自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的发展,观鸟爱好者有时候过来住三四天,吃住都在村民家里。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梅君通讯员:杨环

审核:李兴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