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劝腾讯「拆墙」,不妨学拼多多美团「不建墙」

潮汐商业评论 2021-09-29 12:33:13

【潮汐商业评论/文】

支付的「高墙」轰然倒塌。

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反垄断监管,大型互联网平台场景开放与支付领域互联互通日益受到相关部门重视。9月24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强调,当前支付产业公平发展面临新挑战,支付领域反垄断有待深入;9月9日,工信部在“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上,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9月13日,在国新办“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强调,互联网安全是底线,“互联网发展一定要能够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最终促进互联网行业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8月,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

密集如雨点的监管动作,让巨头们打了十年的支付战争似乎一夜之间休战。9月28日,有消息表示,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经申请接入微信支付。但网购达人小雨总感觉购物并没有变得更加方便:比如淘宝和天猫还是用不了微信支付,比如京东还是用不了支付宝……手机里的购物平台和支付软件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随着各家进一步开放,他的这种不适感会有所缓解吗?

01 从一枝独秀,到二分天下

移动支付上演至如今“军备竞赛”的场面,还要从2013年前讲起:在支付宝、微信诞生之初,互联网行业的风格还不似今天的猛烈,无论阿里还是腾讯,都曾崇尚开放的战略。而移动支付可以被看作是腾讯和阿里“相爱相杀”的起点。2013年,微信推出了微信支付功能,依托其社交业务积累的用户体量,直接威胁了阿里的核心业务“支付宝”。伴随着微信支付的进一步成熟,使用微信付款的习惯也催生了微店的上线。阿里另一核心业务淘宝也开始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阿里优先关闭了微信的淘宝客接口,长达7年的支付战争打响了。

图/pexels

“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两大平台开始暗自角力,布局移动支付的各自江山。一边是阿里入股微博,让微博变成了淘宝广告的阵地,也变成了小雨等万千少女的“种草宝地”。另一方面,腾讯选择了京东,通过入股京东打下京东的支付江山,并同时布局了蘑菇街、唯品会、拼多多等新阵地。2015年,微信在春晚赢得了「红包战役」大捷,微信支付用户在当年也反超支付宝用户,一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付一哥”。结局自然是“猫鹅”反目,支付宝选择了屏蔽来自微信的所有链接,腾讯也不再给支付宝任何推荐位。

支付就是生产力。自此,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效仿了阿里与腾讯的做法,开始打造从社交到电商再到支付的生态闭环,“墙”越造越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02 百团大战,到百花齐放

作为国内体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与阿里最初的移动支付战争,也推动筑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之间的“高墙”。或许如今的互联网用户仍然记得当年滴滴、快的的「网约车之战」,也依稀记得如今都已经黯然的摩拜、ofo单车之战。这背后都是移动支付打造的互联网“高墙”的“地基”。长此以往,互联网不再是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让消费者生活更便利的工具,而单方面成为了巨头们彼此消耗的“金钱游戏”。就在支付战争已惨烈至各个细分领域的巷战之时,政策的大棒落下,移动支付的“高墙”也轰然倒塌。“墙”看起来是倒了,但移动支付“地基”的拆除并不乐观。

图/pexels

还是在小雨手机里,分庭抗礼的阿里系与腾讯系平台,依然各自占据着一席之地:尽管已经开放了部分平台,但淘宝与天猫等最重要的阿里系电商平台依然未舍得开通微信支付,仅仅凭借盒马甚至是书旗这样并不常用的APP,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在微店等腾讯系产品使用支付宝,也依然是暂未实现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小雨发现美团、拼多多、滴滴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大厂,似乎没有那么多“老互联网式”的“门第观念”,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主流支付工具在这些平台和银联等老支付方式和谐相处,明显展现出了在它们在支付领域更加开放的态度。“打开拼多多薅羊毛,支付宝和微信可以依据优惠想用哪个就用哪个。而用美团点餐、买菜、订酒店,也可以自由选择美团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对于这样真正的开放,作为“一线”消费者的小雨显然更为赞赏。

03 谁来唱一曲“止战之殇”?

两巨头间一来一往的博弈,最终形成了今天互联网“划地而居”的格局。而移动支付,便是互联网“高墙”的“地基”。继打车软件和共享单车的战争后,新的战争仍然在不断被挑起:如在与微信达成合作前几年,京东就宣布放弃与支付宝的合作,转而使用银联无卡快捷支付,并开始发展了京东支付。

图/网络

京东的倒戈一击也足以反映出支付对于阿里和腾讯而言,从来不简单代表利益,而意味着属于自己的完整生态圈。当年,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上还是“独孤求败”地位的时候,可以“垄断”决定定价权。如支付宝官网显示,平台向商家收取的费率取决于商家使用哪种收款产品,其收款产品有当面付、周期扣款、APP支付、刷脸付、手机网站支付、电脑网站支付、支付宝预授权、当面资金授权等多种。其中,大多数产品的费率是0.6%;而APP支付、手机网站支付面向游戏等特殊行业的费率为1.0%。现如今在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小额提现的场景下,用户或许并不在意0.1%的手续费。但对于商家而言,0.6%甚至1%的费率,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在商用上的费率是0.6%,另对网络媒体、计算机服务和游戏收取1%的费率。由此可见,缺乏自有支付生态的其他大公司,需要付出的支付渠道费用是巨大的。所以京东的“参战”是必然。在这个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打造从社交到电商再到支付的生态闭环,而第一步就是要做支付。

除了牢牢地圈住客户,生态闭环的逻辑还在于:每一个环节创造的效益都能被下一个环节完美消化——依靠社交环节吸引来的用户流量可以直接引流到自家电商平台,成为电商环节的消费者;同时社交平台也为商家和品牌提供营销的场地,能够给予平台更多收益;而消费行为对于支付环节除了产生服务费,也能支撑着更多支付的延伸业务——换言之,一切与钱相关的生意,也就是一切生意,都离不开支付。

图/pexels

打着这样的算盘,阿里、腾讯等巨头怎么舍得喊停。长达7年的「支付战争」,也只能由政府宣布“停战”。在各部委态度空前一致地反对支付行业乃至互联网垄断时,巨头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监管的施压和一家独大后因反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边又是舍不得的已经打下的“江山”。支付生意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因此,连日来各巨头总不时传出开放某业务给竞争对手支付产品的新闻,却并无一家宣布全面开放。殊不知时移事易,阿里、腾讯等老牌互联网企业与其权衡如何与对手重新划分战场,不妨学习拼多多、美团、滴滴等新大厂的态度,将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依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让消费者主动为自己投票。“墙”可以建成,但也会因失民心让众人推。作为互联网企业,也唯有予消费者方便,才能赢得未来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 2021-09-29 14:01

    扯淡,美团之前就用不了支付宝

  • 2021-10-01 08:13

    阿里软文。虽然我也骂腾讯。但是墙这件事阿里才是哪个最大恶人。淘宝天猫当年能用微信支付嘛?如果微信支付小众你可以甩锅。

    Delta 回复:
    希望微信钱包可以绑定支付宝[鼓掌]

潮汐商业评论

简介:专注大消费、TMT及金融领域【潮汐商业评论】团队原创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