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是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生态地位突出。曾几何时,赤水河流域面临着污染、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水长清、岸常绿,贵州计划在2024年底前,总共退出195座赤水河流域的小水电站,目前已经退出190座,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观察赤水河小水电站的拆除历程,记者发现,这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一道综合加减法。
严格的减法
作为目前长江上游唯一仍然保持自然流态的大型一级支流,赤水河是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以及4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此前,小型水电站通过在上游筑坝,引水发电,造成水流减少,甚至干枯,压缩了鱼类的生存空间。鱼群种类和数量不断下降,给赤水河流域环境治理带来不小的挑战。
2020年9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赤水河流域现场调研,指出存在“小水电过度开发导致赤水河支流生境碎片化和部分小水电生态环保措施未落实问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说:“赤水河是众多产漂流性卵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它们的繁殖需要涨水过程的刺激和一定的流程与流速。河道干涸、水量不足,影响鱼类的繁殖活动。”
贵州坚决打好小水电清理整改这场硬仗,2020年,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站一策”的原则,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落实相关工作,迅速调动行业资源,集中开展评估论证,制定清理整改方案,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实施挂牌督战行动,集中力量攻克难关,跟踪复核退出成果。
贵州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倾斜支持。2021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下达6.94亿元省级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赤水河流域小水电退出工作,其中3.87亿元用于省级审批类电站退出补偿,3.07亿元用于支持市、县级审批类电站退出补偿。另外,还安排2023年转贷市县一般债券资金1.96亿元,支持毕节市本级以及仁怀、桐梓、习水、金沙4个县区置换年初预算资本性支出项目,腾出资金用于小水电退出补偿。
在拆除过程中,为了避免造成破坏生态环境和产生安全隐患,特别是对水库大坝高大于30米或库容100万方以上的,采取单独编制拆除退出方案,并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制定小水电站退出后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好退出后的生态环境。
目前,赤水河贵州段只剩5座小水电站没有完全拆除,收尾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保障在2024年前完成小水电站全面退出工作。
温暖的加法
小水电站不是一拆了之,而是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
针对部分退出小水电站承担着当地群众供水、通行和用电等功能,为保障民生需求,贵州采取措施,实施替代工程。
从2021年2月开始,习水县就开始着手拆除齐心电站的前期工作。该电站2003年建设,下游还有1000多亩土地靠坝上的水进行灌溉。当地群众对于拆除电站的反应特别强烈,不少群众不支持拆除电站。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群众大会,都没有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
习水县土城镇五星村支部书记段泽强说:“要拆除电站,就要开挖机,很多地方没有路,要从老百姓的地里过。挖机开过去,会把田坎、土坎、庄稼破坏掉。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绝对拆不下来。”
当时,五星村村民袁四河情绪激动,他说:“如果开起挖机来,我们就坐到挖机里面去。”
思来想去,段泽强找到了一个办法。段泽强说:“先要把村里在外工作的人思想做通,通过他们,进一步说服在村里的村民,通过他们来把政策讲清楚。”
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段泽强认为,关键是了解需求,做好服务。他给村民们郑重承诺,对于大家担心的灌溉用水问题,一定解决到位。
记者:“为什么你能给大家这样的承诺?”
段泽强:“我肯定不是在给大家开空头支票。”
段泽强给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员细致地做工作,把拆除水电站的相关政策摆出来,各政府部门如何做?如何来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段泽强说:“让大家看到真举措,才能支持水电站的拆除工作。”
2021年10月份,把齐心电站拆除后,马上就开始着手修建引水替代工程,保障了群众的灌溉用水,生产生活没受到影响。这个秋收,袁四河家刚刚收获了2000多斤的稻谷。他说:“有了替代工程,我们的灌溉有保障,放心了嘛。”
赤水市鸭子凼水电站大坝拆除后,地方政府为专门修建了一座便桥,方便村民出行。赤水市大同镇两汇水村党支部书记贾洪刚说:“这个电站拆了过后,政府给我们修了一个人行桥,我们种庄稼也很方便,给我们也解决了一个安全隐患。”
赤水市鸭岭电站拆除后,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对电站直供电网进行改造,接入南方电网,保障村民用电。赤水市旺隆镇鸭岭村村民孔令江说:“电站拆除时,最担心就是黑灯瞎火的,没想到现在还是整得非常好。”
小水电站拆除背后,还事关企业后续的发展和职工就业问题。
习水县新星水务有限责公司曾经营着两家小水电站,每个月有60万左右的固定收入,养活着20多个员工。
拆除水电站,一度给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公司董事长郑杰军:“不拆嘛,还有点钱给大家发工资,拆了,到哪里去找钱发给大家。领导、职工都在为这个事情发愁。”
但郑杰军深知,这个事情是必须做的,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
谋划转型是企业下一步的大事,利用企业的资源,决定发展新的业务。郑杰军:“往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方向发展,我们提出,未来我们的供水管网要覆盖全县的目标。”
习水共有65座小水电站要拆除,一方面,要拆,一方面要引导小水电站的转型发展。习水县水务局综合股负责人丁绪伟:“尽量去支持他们的发展,有稳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稳定职工的就业。”
目前,习水县新星水务有限责公司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每天为县城供水4000方,处理污水2500方。企业员工不减反增,现有员工50人。郑杰军:“一方面是企业自身不断地努力,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我们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
生机的恢复
10月份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赤水河进行监测。
一大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和同事们就来到赤水河上的一个监测点,开展鱼类资源的日常监测工作。他们小心地把鱼打捞起来,仔细地做监测,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后,再把鱼放回河里。
俗话说:“流水不腐。”而之前筑坝拦水,水的流动性差,坝上的水成为了死水,自净能力差。小水电站陆续拆除后,赤水河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质明显提升。
现在,赤水河流域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范围明显扩大,栖息地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潺潺流动的水中也传来了生态恢复的积极信号。刘飞:“根据监测结果显示,赤水河支流的鱼类数量稳中有升,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也陆续重现。”
河流的连通性被打通了,对恢复生物的多样性带来帮助。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赤水河鱼类资源正逐步恢复,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种群结构、鱼类资源量、繁殖状况等有效改善。
在刘飞看来,现在他们推进的人工繁育珍稀物种和河流生态修复更有价值。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很多珍稀鱼类最后的庇护所。赤水河也将为河流的修复提供一个样板。
赤水河上昔日的负担减去,增加的是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从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汪活水!”在习水县狮子电站的所在地,当地居民这样形容小水电拆除前后环境的变化。
秋日,清澈的赤水河缓缓流淌,正恢复着往日的生机。
部分素材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