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网聚焦丨莫言得了“诺尔贝”文学奖?

“莫言得了‘诺尔贝文学奖’,我是买到盗版书了吗?”

日前,中国吉林网接到网友反映,称自己购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精装图书《百年风华以美化人——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以来美育思想及历程研究》,上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变成了“诺尔贝”文学奖获得者。

随后记者找到了这本书,在书中的的确确找到了“诺尔贝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而记者确定自己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正版图书。

精装正版书也能犯这种“低等错误”吗?

答案是——能!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2022”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通报显示,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抽查102家出版单位的306种图书,有64种图书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

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图书是《魔法妈妈的神奇密码:嘉悦亲子高效陪伴手记》,达到万分之7.15。而这本书并非“小作坊”出版的,它的出版社是大名鼎鼎的上海三联书店。

这并不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唯一有编校质量问题的书籍。有网友发现该出版社今年出版的《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问答例析》,是一本讲述如何使用标点符号的图书,却出现了标点符号不规范等多种编校问题。

对此,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针对这一情况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已安排停止该书的线下及线上销售。

出版物出现错别字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的编校问题被发现时让人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比如在绘本《狡猾的狐狸》中,出现了一只让儿童和家长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神奇生物——“头牛犬”,其实人家本来是“斗牛犬”。

大家都知道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但是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七年级上《西游记》里,取经小分队里出现了“一个傻和尚”……

绘本《大象躲在哪儿》中,出现了一个小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一“颗”大树。

图书上出现错别字就一定是劣质的、不合格的图书吗?其实也并非如此。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通过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

面对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相关出版单位要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图书,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图书,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错别字并不仅仅出现在社科、教育、儿童等类型的图书中,偶尔教材上竟然也会出现错别字。据《纵览新闻》报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出现了错别字,“凸透镜”被写成了“凸透境”。随后该教材被召回,但出版该教材的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则表示,召回的原因不是错字,而是印刷问题。

面对有错别字的图书怎么办呢?读者可以与出版社联络进行反馈,再版时出版社就会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但是这也不能完全避免错别字的产生,比如《编码》这本书中把“速度快”印成了“速度块”,从2012年10月出版以来印刷了36次,这个错别字依旧没有改过来。

图书是知识、信息和文化的载体,编校质量较差的图书可能会歪曲作者的原意,尤其是在一些学术、技术、法律等专业图书中,一个错别字或许就会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导致读者获取错误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伤害。出版高质量无差错的图书,对从业者的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也助力颇多。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殷维

0 阅读:4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