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险量数据,2023年1月,上汽集团旗下的飞凡汽车,销量仅为250辆,同比下降84.55%,环比下降90.04%,其中飞凡R7的销量为210辆。
而到了2月,飞凡汽车销量,进一步下跌至68辆,实在惨不忍睹。
上汽集团旗下品牌
有点陌生
上汽集团旗下的飞凡汽车,大家可能有点陌生。
他的新车:飞凡F7,将在3月27日正式上市。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翻身之作”,飞凡汽车对飞凡F7抱有很高期望,飞凡F7在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挑战蔚来ET5。在试驾会上直接对标奔驰S级!
飞凡F7采用了更加锐利的倾角,为其0.206Cd的风阻系数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中汽研认证的自主品牌量产车的最低风阻纪录。
从品牌成立以来,飞凡汽车就获得了上汽的全力支持,从组建公司,再发售新车,中间只不过短短2年时间。
背靠上汽,飞凡汽车还组成了豪华的换电阵容,囊括了宁德时代、中石油、中石化等行业巨头。
简单来说,合作方看好飞凡基于上汽的体量,所带来的巨大销量潜力。
飞凡F7定位中大型纯电动轿车,提供换电车型和非换电车型两种,价格区间为28万到35万元。
尽管看起来很有背景,飞凡汽车自己也很努力,但销量却不会骗人。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飞凡汽车全年销量仅14532辆,其中8832辆还是廉价的ER6,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60%。
这个成绩,在整体的车企销量中并不算显眼,细分来看,这个销量在中大型纯电SUV销量榜中位居第四位,其中在大本营上海地区,上险数为927台。
到了2023年1月,飞凡仅售出250辆,销量同比大跌85%,环比降幅更是达到90%,其中R7销量仅为210辆。
2023年2月,销量进一步下跌至68辆,着实惨不忍睹。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ET5在1月和2月的上险量分别为6768辆和6471辆。
飞凡汽车
要对得起上汽
这样的销量,这对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同时兼任飞凡汽车一把手的吴冰而言,压力也很大。
去年三季度,吴冰接任了统领荣威、名爵与飞凡的上汽乘用车的总经理一职。
吴冰,作为飞凡汽车的掌门人,对他来说,飞凡F7才是“首战”。从他的谈话中,透露出的是一种真诚和务实,他,要对得起上汽。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上汽还缺乏从0到1打造成功品牌的经验,这在飞凡和智己的产品力和营销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有业内人士表示:
上汽集团推出两个独立品牌,不仅代表着上汽集团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型的探索,同时还肩负着上汽集团探索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任,而更多的品牌意味着可以增加转型成功的概率。
4年3次改名
“缺乏品牌存在感”
短短四年时间,飞凡汽车先后经历了三次改名。这直接导致了“飞凡”的品牌影响力,始终不高。
基哥都常常把飞凡汽车的名字弄混。
过去,上汽集团曾数次冲击高端新能源,但均以失败告终。
2018年9月上汽重整旗鼓,推出了“纯电动高性能豪华SUV”荣威MARVEL X,起售价26.88万,对标特斯拉Model 3。
28万左右的价位竞争太内卷了,比亚迪唐、特斯拉Model Y等等诸多车型都在这一价位。
然后我们都知道了,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车型,一般都没有好结果吃。特别是特斯拉开始国产化后,价格一直猛降,消费者为什么不直接买特斯拉Model 3呢?
2020年5月,为了跳出荣威的品牌限制。上汽集团推出了专注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新品牌R品牌。
R品牌是由荣威的MARVEL系列“分离”而来。
但一直没有拿出具备品牌影响力的新车,外界很难区分R品牌和荣威,存在感很低。
期间,曾推出MARVEL R和ER 6两款车型,但这两款车型销量不佳。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MARVEL R 累计销量为1753辆,月均销量不足200辆;ER 6累计销量为9126辆,月均销售不足千辆。
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将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并将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的R品牌独立运营,由飞凡汽车以轻资产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至此,在经历了三次改名后,飞凡汽车正式诞生。并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成了平行的关系。
雪上加霜
陷入车主维权泥潭
更名飞凡汽车后,不仅没有出现爆款,而且麻烦继续不断,被指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深陷车主投诉和维权的泥潭中。
2022年成都车展上,一群身穿“上汽飞凡汽车续航严重虚标”字样白色T恤的飞凡车主站上站台进行维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了解,飞凡ER6推出的智享版和智行版车型,官方NEDC续航里程为620公里。
但车主实际用车后发现,续航仅有300多公里。由于续航虚标严重,影响了车主日常用车,同时消费者质疑厂家虚假宣传。
车质网和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与飞凡汽车相关的投诉很多,比如飞凡ER6和MARVEL R还出现了诸如气囊故障灯报警、空调蒸发箱箱体溺水、车机系统无法升级、车机互联手机APP无法更新车辆信息、经销商不兑现购车补贴等一系列问题。
有一条投诉更是称:“飞凡R7宣传的轮毂上的碳纤维材料,用塑料冒充,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结语
如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所言,独立汽车公司年销10万辆是及格线来看,尚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
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新能源品牌,飞凡汽车为何会混成这么惨?
近期,飞凡也想明白了,28万这个价格太卷了,所以开始推行车电分离政策。
2月2日,飞凡汽车发布全新屏霸版产品线,车电分离价格最低调整至19.59万元,成为唯一进入20万元内的中大型纯电SUV。
令人失望的是,2月初的大幅降价并未能阻止飞凡销量继续溃败。
现在,飞凡也不再依赖R7,而是寄希望新款F7。
可3月的现在,又恰好遇上了燃油车的“降价潮”。
在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均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降价潮”的冲击,对一些弱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将会是重大打击,加速洗牌。
飞凡汽车的前路充满了迷雾,也难谈支撑上汽集团600万销量目标的实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上汽作为国内最赚钱的车企,浪费了10年转型升级的时间,现在才终于开始紧张了”。
飞凡汽车背水一战的时间,开始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