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静待石语,探寻“榴砚”!

北方纵览 2024-04-14 22:58:47

【古砚墨香·题记】幽径草花,闲窗笔砚。砚与笔、墨、纸组成文房四宝,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闻知“榴砚”于2020年,延宕四年,寻而不得。期间经中经视频山东频道辗转委托相关厂家研制部分“榴砚”,惜乎纹理不清,形神不佳,望“砚”兴叹,终为憾事。古砚墨香,静听石语——期待榴砚回归,亦或探得踪迹,青檀寺下,与陶瓷相宠,与榴茶适趣,与笔墨同韵。

鲁砚,是山东各地所产砚种的总称,素有“齐笔鲁砚”之美誉。鲁砚的共同特点是石质坚硬、吸墨性能好、墨色鲜明,以其“巧用天工、简朴大方”的艺术风格为历代文人所称道。鲁砚按地域划分为鲁北砚群(红丝砚、淄砚)、鲁东砚群(田横砚、温石砚)、鲁西砚群(尼山砚、砭石砚)、鲁中砚群(金星砚、徐公砚)、鲁南砚群(兰陵石砚);根据石种、岩性不同,鲁砚分为碳酸盐岩、泥岩、区域变质岩和陶土4类。其中,碳酸盐岩类砚石主要有红丝砚、徐公砚、金星石砚、浮来山砚、淄砚、燕子石砚、鹤山砚、天景石砚、尼山砚、薛南山砚、紫金石砚、竹叶石砚、龟石砚、金山砚、木鱼石砚、枣花石砚、紫檀砚、榴砚、梁山砚等近20种。

鲁砚制作始于西汉,唐宋时被推为端、翕、洮四大名砚之首。西晋《博物志》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唐代颜真卿、柳公权著作均有记载。宋代唐彦猷《砚录》、高似荪《砚笺》、米芾《砚史》亦都有著录。鲁砚石质、色泽、纹彩、天然形状等方面,各具特点。包括有红丝石、淄石、尼山石等。仅见地方志载和不断发现的,还有徐公石、浮莱石等十多个品种。这些砚材都具有沉透嫩润、坚而不顽、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的特色。

《青年手作匠人的文创与商圈:必看!山东省鲁砚砚台品种全了!85种》一文中介绍了红丝砚(临朐、青州)等砚品,枣庄榴砚位列其中。文中介绍,“榴砚产于枣庄峄城区青檀山,原名云峰山,因遍山皆青檀,后改为青檀山。《峄县志·山川》载:‘青檀山,县西七里,多产青檀,故名,一名云峰。宋南渡时,岳忠武尝驻兵其下,后人题壁识其事,岁久藓蚀不可辨。’”这是我所见过的介绍榴砚比较详细的资料。

榴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文人雅士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趣味。观砚,温润细腻,纹理清晰,完美无损,星晕明显;摸砚,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吹气盈珠;扣砚,玉德金声,铿锵玲珑;用砚,石滑不涩,发墨益毫,储墨不涸,久磨不损。除了石材本身之特质外,创意、工艺是制造一方好砚最重要的。微湖渔夫2021年5月16日《榴园寻宝记》中说,现冠世榴园风景区内“非金属矿产遍布,尤以产磬石(泗滨浮石)、砚石而著名”。砚石石色如墨玉、纹细质坚、敲之有声,有“仙石”之说。《峄县志》载,青檀山“得磬石”于“青檀山谷中”。

两篇文章都提到了青檀山,那就有必要探寻《峄县志》的原文记载。光绪三十年《峄县志·山川》载青檀山:“县西七里,多产青檀,故名。一名云峰。宋南渡时,岳忠武尝驻兵其下。后人题壁识其事,岁久藓蚀,不可辨。”并注曰,“山顶旧有云峰寺,相传创自唐时,今圮。邑人潘愚有《游青檀记》,其略曰:山谷状如箕,两岩壁立。谷穷处,益巉峻,惟亭午乃见日。有泉出壁罅,潺潺流乱石间,经县南会丞水入泇河。石间多小蟹,随泉泡郭索,相濡可观。泉上有寺,寺后悬磴,东上百步许,得磐石,可数十人坐。稍北,青崖突兀,有僧琢石为佛像,甚伟。龛小堂其上。堂之下,石际崖缝,树老干曲,枝格交映,其境幽绝”。青檀之西为霸王山;青檀之东为汉王山,势亦巉险。

根据上述记载并旁征相关资料,料可设定青檀山之“磬石”可编磬(形状如“矩”,声音优美),可雕砚。榴砚由特殊的石材制成,具有细腻、坚硬、耐磨的特点,是中国传统的砚台制作工艺。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历选材、开料、切割、打磨、构思、上稿、雕刻、抛光、题铭等多个工序。榴砚的原石经过严格的挑选,选取质地均匀、纹理美观的石料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艺,将原石切割成砚台的形状,并进行打磨,使石面光滑均匀。榴砚的装饰部分侧重于砚额、砚侧和砚背。其正面部分砚的部位一般不会超过整体的三分之一。

榴砚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榴砚的纹理多为细密的条纹或网状纹理,色彩上以红色为主,还有一些带有灰、黄、蓝、黑等色调。这些独特的纹理和色彩使得榴砚成为了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可以期待,榴砚不仅可以作为书法、绘画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收藏品和礼品赠送,且因其制作工艺独特,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0 阅读:3
北方纵览

北方纵览

北方视角 · 文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