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李世民自觉时日不多,把太子李治叫来:“朕走后,有一人,朕恐怕你将来会管不住他

艾利素嘟嘟 2024-11-03 20:18:29

所以,你现在传朕令,贬他离京。半年后,你再召他入京。”李治懵了,此人是谁?李世民说:“他是李勣,但如果他不从令,你就把他砍了!”

李世民此举,应当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智囊全集》记载李世民在病重之际对太子李治说:

“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大意就是,李勣才智过人,但你对他没有恩典,恐怕不能让他信服。现在我将他贬到外地,如果他马上出发赴任,那等我死后,你就再提拔重用他;如果他徘徊观望,就直接杀了他。”

李勣是谁?为何会让李世民如此忌惮?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mao)公,投降唐朝后因为功劳显赫,特赐李姓,改名李勣。

在唐朝打江山的过程中,他跟随李世民扫平割据势力,大败宋金刚、平定窦建德、俘获王世充,后来又大破突厥、高句丽......

以他的战绩,说是开国功臣也不为过,为此李世民也特别看中他。

可是,在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都旗帜鲜明的站在李世民这边,而李勣却并选择站边,而自始至终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对于此事,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他怕自己去世后降不住李勣,继任的李治那懦弱的性格以及稚嫩的手段,能否掌控像李勣这样杰出的人物,为保大唐江山的稳定,于是在他去世前下了一道圣旨:贬谪李勣出京出任叠州都督。

而李勣是个聪明人,深谙为臣之道,当然知道这父子是如何想的,所以在接到贬谪的圣旨时,毫不犹豫的照办,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去叠州上任,连过家门都没有回去。

看到李勣的表现,李治很满意,所以在他即位后立刻下诏书对李勣委以重任,拔擢他为洛州刺史,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此后李勣一直勤奋尽职、谨小慎微,保持低调、远离是非。

李世民亲自给李治上了皇帝恩威并使的课,对于有能力的人,能用就用,若是不听使唤,那杀了以绝后患。

不过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大唐后来半个多世纪的进程。

永徽六年(655年),当时李治想让武则天当皇后,遭到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强烈反对。

当问题抛给李勣时,李勣却圆滑的说:“立后乃皇上私事,不需要问臣子的意见”,完美的让李治立武氏为后的理由,为之后的权力斗争铺平了道路。

李世民做了一辈子英武明君,临死时却也不免猜忌大臣,还玩砸了。

这样的智慧,不看《智囊全集》,怎么能悟透呢!

后世之人永远不知道李勣后来为什么支持武则天,反正最后结果就是旧臣士族尽灭于武则天之手,唯独李勣而得善终。难道这中间真的没有当初唐太宗对他的猜忌的原因么?

其实读历史远比读小说有趣,可以说一部《智囊全集》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

《智囊全集》是冯梦龙力作。这部书记录了从先秦到明朝一千多个谋略智慧故事,个个哲理通彻,计谋深远。

几百年来,无论显贵还是商贾,无不将《智囊全集》奉为必读经典,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

清代康熙和乾隆,将《智囊全集》作为治国御下案头锦囊。曾国藩也对《智囊全集》爱不释手,一边打仗一边研读。大才子纪晓岚,更将《智囊全集》倒背如流。

0 阅读:2

艾利素嘟嘟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