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学唐史,读懂这4首唐诗,就能读懂盛唐到唐灭亡那段历史

驶向一江秋 2023-01-08 09:52:59

为何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读他的诗便知当时的风土民情和历史,其中很多都是史书中未记载的。

除了杜甫的诗,其他诗结合历史来读,除了能够陶冶情操,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有这样4首唐诗,不仅文采斐然,颇具诗意,而且读懂他们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能对唐王朝的兴衰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到底是哪四首唐诗?本文就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分享和解读。

第1首 写的是“大厦将倾的预言”

唐朝李白的《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在安史之乱前,有且仅有两位盛唐诗人,在大厦将倾中预感到战乱(安史之乱)即将来临,并借诗表达出这种忧虑,其中一位就是李白。

这首诗中,作者借潇湘洞庭暗淡无光的环境,寓意天宝后期君昏臣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环境。

当时唐玄宗贪图享乐,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政,李白耳濡目染,不禁很有前瞻性地发出警告:君王如果失去贤臣,就像蛟龙化为鱼一样任人摆布。小人一旦把握朝政,就会由老鼠变成猛虎,吞噬一切。这不就是当时的现状吗?

事实证明李白并非危言耸听或杞人忧天,不久之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由盛转衰,盛唐气象一去不复返。

第2首 写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唐朝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贪图享乐,奸相当政,权臣嚣张,安史之乱爆发,而杜甫是整个安史之乱的全程见证人,也是深受其害者。

安史之乱对社会、对老百姓的影响是巨大的,连年交兵、兵荒马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是对此最生动的记载。国都残破、世事全非、尸横遍野,唯有山河依旧;烽火连天、人烟寥落、野草横生,连收到一封家书都是奢望,这就是当时悲惨的现实。

虽经过郭子仪、李光弼等连年征战,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造成的伤害却是谁都平复不了的,唐朝由此走向了下坡路。

第3首 写的是“国运衰微”

唐朝李商隐的《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位于唐朝首都长安东南,是盛唐时最著名的游览景点,众多诗人曾经在此游览、赋诗。

曲江堪称唐朝兴衰的见证者。安史之乱后,曲江荒废惨败,象征着唐王朝由盛转衰。大和九年(835年),唐文宗想恢复曲江,借此恢复大唐势运,令盛唐重现,于是他下令修复曲江。但“天有不测风云”,当年11月,史上著名的宦官屠杀朝臣的“甘露之变”爆发,修复曲江的事就此作罢。

安史之乱虽然令唐朝元气大伤,但尚有中兴的可能,但“甘露之变”却令局势无法收拾,后来随着长达40年之久的“牛李党政”结束,李德裕失势、被贬、客死他乡,唐朝最后一位可能挽救时局者离世,唐王朝灭亡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甘露之变”后第二年,李商隐写了这首《曲江》诗,诗中首联感慨安史之乱后皇帝亲临曲江游览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听到鬼唱《子夜》的悲歌;颔联写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再也不返都城,而杨贵妃也死,只有曲江水依旧前流;颈联写甘露之变,借西晋陆机临死悲叹华亭鹤唳不可闻的典故,暗写朝臣被戮、太监擅权的悲惨现实,又用荆棘铜驼的典故,暗含对唐王朝国运将倾命运的深重忧虑;尾联李商隐借伤春伤悼唐王朝的衰落。

从这首诗中,我们隐隐能看到唐朝的最终命运。

第4首 唐朝的“灭亡挽歌”

唐朝韩偓的《故都》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韩偓就是被李商隐夸奖“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那位神童。

天佑元年(904年),河南节度使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成为“古都”,后来朱温弑昭宗、废哀宗,于907年纂唐自立,成为梁太祖。

韩偓此诗开篇写昔日繁华无限的故都长安如今野草萋萋,天帝来了也认不出这就是曾经繁华的长安;颔联写长安衰败的景象,塞外野雁已经侵入宫廷,园中乌鸦独自在宫墙凄啼,一派衰败之景。

颈联中“烈士”指作者自己,他虽然身在天涯,但时时关注、忧虑国事,“地下强魂”指昭宗时宰相崔胤,他当初为铲除宦官,召朱温入长安,结果导致皇权旁落,自己被杀。倘若崔胤泉下有知,想必会为自己引狼入室而后悔吧?

尾联用典,转入谴责和喟叹,以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计得以专宠之典故,揭露朱温篡权的阴谋,又用冯驩自比,感慨自己不能像孟尝君门人冯驩一样解救君主于危难之间,令人唏嘘不已。

4首精彩的诗分享完了,这些是诗,也是史。其实诗人从来都不能脱离历史而存在,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如果把王昌龄放到南宋,他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类诗句的,很简单,因为南宋没有盛唐气象,没有这类诗生存的土壤。

朋友们,读了这4首诗和文中的介绍,大家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何感想?欢迎分享。

1 阅读:28
评论列表

驶向一江秋

简介:爱好写作,爱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