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捞尸人,捞一具尸体就要1.8万,一周就要捞70具尸体,捞尸人却连连叫苦:真没

酒馆茶色 2024-10-30 21:17:20

长江捞尸人,捞一具尸体就要1.8万,一周就要捞70具尸体,捞尸人却连连叫苦:真没挣啥钱,找不到接班人!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捞尸人”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从水中打捞溺水者的遗体的职业人员,并且它还有个另外的称呼叫“水鬼”。   而在长江边,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正在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捞尸人,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职业,竟然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黄金产业"。   一具尸体1.8万元,一周能捞70具,简单算算就是126万元的天文数字!可是,当我们走近这个行业,却发现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要说这捞尸行业有多赚钱,光听那价格就够吓人的,一具尸体1.8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有捞尸人说,忙的时候一周能捞70多具尸体。   可是捞尸人王守海就叫苦不迭:"我真没挣啥钱,"这话怎么说?原来,这1.8万元里,到他手里的只有可怜巴巴的530元。   这么一对比,简直让人大跌眼镜,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钱都去哪儿了呢?要说这捞尸行业,可不是随随便便谁想干就能干的。   在长江荆州段,这可是有"江湖规矩"的,背后有个姓陈的老板,大家都叫他陈波,这位陈老板可了不得,据说整个水域的捞尸生意都是他的。   其他渔民想插一脚,门都没有!有渔民透露,陈波警告过他们,谁要是敢染指捞尸生意,就等着"砸船烧网"吧。   至于价格嘛,那可是在岸边遮阳伞下谈的,学校老师们想讲价,可惜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位陈老板开口就是"定价":一具尸体1.2万,先交钱后打捞。   说起这捞尸行业闹得沸沸扬扬,还得从一张照片说起,2009年10月,长江大学几名学生为救落水儿童不幸溺亡。   捞尸人王守海在打捞过程中,被人拍下了一张照片,这照片本来没什么,就是王守海站在船头,手里牵着绳子在指挥。   可不知怎么的,就被解读成了"挟尸要价",这一下可闹大了,网上骂声一片,王守海成了千夫所指的"恶人"。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张照片居然还获得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这下可好,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更大了。   说到底,这捞尸行业还真是个考验人性的活儿,一边是舍己救人的英雄学生,一边是被指责"见死不救"的渔民,中间还夹着叫苦连天的捞尸人。   这人性啊,在冰冷的江水里,真是经受了一番洗礼,倒是有个叫陈阳喜的老人,干了32年捞尸的活儿,捞了400多具遗体。   这位老人家可没喊过一声苦,八十年代才收20块钱一具,到现在也就一两百块,这份坚持,着实让人敬佩。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可没少添油加醋,有的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误导了公众不说,还把无辜的渔民给坑惨了。   好在后来有记者深入调查,总算还原了一些真相,这才发现,原来那些被骂"见死不救"的渔民,其实是真的没能力救人。   有的不会水,有的设备不够,哪敢贸然下水啊,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1.8万一具的天价,到捞尸人手里就剩530元,这里头的猫腻可不小。   原来是有个"捞尸产业链",大头都让中间人给赚走了,捞尸人们在道德和生存之间挣扎,这份工作说不上多体面,可要养家糊口啊。   你说他们贪心吧,可人家真没赚到多少;说他们冷血吧,可人家也是在做正经事,这里头的酸甜苦辣,外人哪里知道。   这些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理性和同理心,无论是对捞尸人、渔民,还是对媒体和公众,我们都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一个看似利润丰厚的行业,实际上可能只是让少数人受益,而大多数参与者却难以分到公平的份额。   追求轰动效应固然可以吸引眼球,但如果以牺牲真相为代价,最终伤害的不只是当事人,还有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所以在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困境,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的选择,不要因为一些无良媒体,而陷害好人,让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饭碗。

看完此文章之后,各位看官们如果有什么类似的经历与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来源:

齐鲁晚报在2009-11-06《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的报道

0 阅读:9

酒馆茶色

简介:喝一杯浊酒,品一杯清茶。 读一个故事,睡一觉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