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平台的短视频和直播中存在涉及盗墓、古墓探险、伪造考古现场、非法鉴定出土文物等方面的内容。近日,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联合部署开展相关违法违规内容专项整治行动,对网络短视频和直播中存在的涉嫌为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信息便利或帮助,以“寻宝”“探险”“天价”为噱头,歪曲考古工作价值、违法违规鉴定、误导公众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考古热方兴未艾,一些网络主播瞅准了公众的需求,推出古墓探险、线上鉴宝之类的节目,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然而,这些行为容易剑走偏锋,有的已涉嫌违法违规。
以线上鉴宝为例,也许有网友觉得无非是开一下眼界,或者图个乐子,不会真的被主播忽悠到下手购买价值不菲的所谓“古董”,但实际情况并不简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公众对文物收藏热情的日益高涨,线上鉴宝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应运而生。然而,这一行业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伴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以寻宝为噱头的非法鉴定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简言之,这些非法鉴定者往往利用人们对宝藏的渴望和好奇心,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段,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参与。一些鉴定者并不具备专业的资质和技能,却冒充专家进行虚假鉴定,甚至故意将普通物品鉴定为珍贵文物,以此骗取高额的鉴定费用或相关利益。
近日,央视新闻起底的一起直播间卖“古董”骗局,便是非法线上鉴宝的衍生品。一位老人被某网络主播洗脑后,花40余万元在直播间买了几百件假古董。经查,该犯罪团伙累计涉案金额共计2000多万元,受害人达到了几百名,其中一名受害者花6000元购买的所谓“乾隆拐杖”,竟然是塑料制品。原本可以一眼识假的“古董”,之所以能坑害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对文物古玩了解较多的涉事主播徐某把假古董忽悠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线上鉴宝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鉴于此,有识之士纷纷呼吁相关部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线上鉴宝行业的准入门槛和监管要求,让这一兼具传统和现代特征的行业告别野蛮生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督促网络平台强化落实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规范相关重点短视频和直播运营服务,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要求网站平台配合执法部门要求,移送相关案件线索及信息。各地文物、网信部门应加强工作协作,畅通举报渠道,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网络环境和舆论氛围。这一系列“组合拳”,彰显了依法严惩、决不手软的态度。
严厉打击以寻宝为噱头的非法鉴定行为,不是要一刀切禁止在直播间鉴宝,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线上鉴宝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秉承公益科普的态度,构建一个理性透明的线上鉴定环境,才能让线上鉴宝真正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信赖的服务平台。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