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的张女士为了帮儿子张罗婚事,找到了一家婚介所,半年内其儿子“闪婚”三次,三次女方“都走掉了”,损失了20多万元中介费和彩礼钱。据中介透露,女方已经在别的省又结婚了。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全国多个省份均有跨省“闪婚”出现,其中有人“闪婚”领证9个月后,女方生了孩子。男方生疑,做亲子鉴定后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据10月31日红星新闻)
媒体调查并梳理了30多个跨省“闪婚”失败家庭的经历,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通过婚介介绍,支付了高昂的中介费和彩礼钱之后,迅速与外地女性“闪婚”,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女方便以各种理由离开。这些家庭原本想买来一桩和美的婚事,却因为过度追求“速成”,陷入了人财两空的困境。有些家庭还因此背负了巨额债务,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都陷入了黑暗的泥沼。
如果说个别“闪婚闪离”的案例还能归咎于当事人的不成熟或不会经营婚姻,那么在全国多个省份频繁发生的类似事件,且有很多家庭都是在同一家婚介公司的介绍和带领下,去异地跨省“闪婚”,那就不得不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了。很显然,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婚姻问题,更可能是有组织、有套路的,披着婚姻“画皮”的欺诈行为。
这些撮合跨省“闪婚”的“操盘手”们,索取钱财、逃避责任的手法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粗暴,但是却异常有效。他们利用大龄男性及其家庭急于成婚,想要“一劳永逸”的心态,将婚姻操办成一场速成的交易。整个“闪婚”过程往往在一到三天内完成,双方在没有充分了解和接触的情况下就匆匆领证。这种纯粹将婚姻视为买卖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机。婚姻,本应是基于爱情、责任和信任而缔结的,若将其与钱财捆绑得如此紧密,其脆弱性和风险性不言而喻。不少农村家庭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对婚姻风险预知的不足,将跨省“闪婚”当成救命稻草,以至于被心怀不轨的婚介机构随意摆布。
当前,多地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加大了对婚介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惩处婚姻诈骗犯罪,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但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情感关系和金钱交易,且发生在私人领域,涉及个人隐私,证据难以获取。加之,诈骗手段多样且不断变化,不少家庭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婚事”,即便明知被骗也不愿报案,这无疑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进一步加剧了整治难度。
因此,加强对于跨省“闪婚闪离”问题的防范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婚介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婚介机构的资质和信誉,打击非法婚介和诈骗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婚姻诈骗的警惕性。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家庭来说,更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切勿被婚介机构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从根源上来说,要彻底清除这一乱象滋生的土壤,还得从根本上纠正扭曲的、功利性的婚姻观念。婚姻是两个人的共同选择,是爱情的结晶,而非白纸黑字的交易。真正的爱情和婚姻不应该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更不应该被视为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
要从根本上纠正扭曲的婚姻观念,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稳健合法地推动解决农村婚配难题,别让这些家庭陷入买卖婚姻的泥沼,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唯有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全力倡导移风易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帮助更多人、更多家庭树立健康的婚姻观,提升婚姻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水平,合法稳健地推动解决农村婚配难题,才能彻底铲除包办、买卖婚姻的沉渣,保障每个人的婚姻自由和尊严,让“以婚为名”的骗局无处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