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10月31日定边今日晴7~16℃
本文共计357字阅读时长约2分钟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刘美)近年来,榆林市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文明之花在榆林大地绽放,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阵地建设: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在榆林市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走进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设有理论宣讲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还经常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参与。
“我们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有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都很喜欢。”榆阳区榆康社区居民田建民说。他刚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了洗衣液,他准备继续积攒积分,参与“拴正人家”评选活动。
田建民所说的用积分兑换物品,正是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项文明实践活动,即“公益互助银行”项目。榆康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洋洋表示,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可以获得积分,用积分又可兑换物品、服务或参评“拴正人家”。
而评选“拴正人家”,则是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的又一个文明实践项目。在陕北方言里,“拴正人家”是对一家人极高的评价,其蕴含着“为人正直向善、家庭文明和谐、邻里友爱互助、环境卫生整洁”等寓意。获得“拴正人家”称号的居民,将由榆阳区文明实践中心统一制作铭牌,悬挂在其家庭门前的显著位置,以此表彰及宣传。
据了解,榆阳区在“拴正人家”的基础上,还延伸出“拴正乡镇(街道)”“拴正村(社区)”“拴正商户”“拴正巷道”等内容。目前,该区已评选出各级“拴正人家”3600余户、拴正村(社区)180余个。这一举措不仅弘扬了新风正气,也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服务效能,榆林市积极推动阵地向基层延伸。印发了《关于在新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安排意见》,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下沉文明实践所、站。如今,全市已建文明实践站点、基地1297个,实现了阵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同时,榆林市还广泛开展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文艺院团、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文明单位等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带16条、文明实践综合体12个。通过结对共建,不仅丰富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提高了阵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宣讲队伍: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宣讲队伍是传播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力量。榆林市高度重视宣讲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宣讲体系。
“我们乡土文化人才、乡贤艺人、青年骨干等都参与到了文明实践宣讲师队伍建设中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党的政策、传播文明风尚,效果非常好。”榆林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提升宣讲效果,榆林市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和方法。通过嵌入式微宣讲、灌输渗透式宣讲、具象化宣讲、流动教学式宣讲、学习式宣讲等多种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出了“168”理论宣讲、“乡言乡语传党音”“理论政策月月讲”等多个理论宣讲品牌,深受群众欢迎。
“听了宣讲团的讲解后,我对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一位村民在听完宣讲后激动地说。
除了线下宣讲外,榆林市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宣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宣讲内容,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榆林市注重将文明实践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关爱“一老一小”是榆林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着力点。他们通过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兴趣培养等帮助,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成为现实。
在神木市新元社区,美术班、手工编织班、剪纸班等兴趣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术班上,神木市美术家协会的老师李东正耐心地指导居民画画,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成形。
除了兴趣班,新元社区还开设了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了棋牌室、图书室和健身房等设施,并开办了“幸福餐厅”,为老年人提供实惠可口的饭菜。70岁的苏大爷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饭菜便宜又好吃,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
同时,榆林市还围绕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动员医疗、教育、文化等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基层一线,举办文艺演出、采风创作、文体活动等,将主流价值培育融入各类实践和文化惠民活动中。
此外,榆林市还注重利用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他们通过组织非遗传统技艺集市、非遗美食博览会、非遗活动展演等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汇聚精神力量。
“我们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佳节,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一位居民在参加完活动后说。
新风正气:让社会风气持续向善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榆林树立新风正气,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文明新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榆林市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树立正确的婚丧观念。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理念,推动形成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婚丧观念,抵制高价彩礼和奢侈浪费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市民吴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同时,榆林市还注重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发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参与陈规陋习的整治和引导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榆林市的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断加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他们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来感化邻里、和睦家庭。
文明交通: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在榆林市,文明交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10月25日下午,在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与明珠大道路口,交警们正在指挥交通,车辆有序行驶。这一幕,正是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大队优化交通组织、净化交通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
“我们在部分路段安装可移动伸缩护栏实现错峰管控,设立‘潮汐车道’,常态化推进护学岗、早晚高峰岗,建立骑警流动巡查、成立警
用自行车整治勤务模式。”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大队支部委员张天晓介绍道。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维护了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了道路安全与畅通。
除了加强交通管理外,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七进”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驾校、进家庭),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广泛宣传不同内容的文明出行交通安全知识。同时,还利用“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交通安全宣传内容,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在榆林市的大街小巷,文明交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市民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不随意变道;驾驶员们礼让行人、文明驾驶;行人们也遵守交通信号、走斑马线。这些文明行为已成为榆林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榆林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出行也更加安全、便捷了。”一位市民感慨地说。
文明交通不仅关乎市民的出行安全,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榆林市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措施,成功打造了文明交通的亮丽名片,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通过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宣讲队伍建设、实践活动开展以及新风正气树立等工作,榆林市成功打造了文明之城的新形象。如今,文明已成为榆林市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