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服崔颢,写下两首黄鹤楼诗:一首人尽皆知,一首鲜有人知

诗词人柳月青 2024-11-20 15:33:03



李白写过黄鹤楼的诗吗?答案是肯定的。

李白与黄鹤楼的渊源,起于崔颢的一首著名的七律——《黄鹤楼》。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游览黄鹤楼时,见到了崔颢的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被后人赞为“唐人七律第一”的诗,也让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的李白感到震惊,他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此为黄鹤楼题诗也成了李白的一个心结。

于是,李白绞尽脑汁,想要写一首黄鹤楼的诗能够盖过崔颢,他试着仿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上凤凰台,他忆古咏今,写下这首七律,其中的模仿痕迹不可谓不明显,其艺术成就已经不亚于崔颢之诗了。李白却不满足,多次游览黄鹤楼后,写下了好几首黄鹤楼诗,本文便列举两首成就颇高的。

第一首,是人人耳熟能详、入选小学课本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另一首,则相对鲜为人知,却同样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诗意,那便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写于开元盛世,那是一个繁花似锦、国泰民安的时代。

一身布衣的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他曾经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而在公元730年的三月,正值烟花烂漫之际,当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即将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时,便特意从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赶来相送。

黄鹤楼上,两人把酒言欢,诉说着彼此间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离别总是难免的,当孟浩然乘舟远去,李白独立江边,望着那渐行渐远的孤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李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送别画面,将黄鹤楼、长江与孟浩然三者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又展现了长江的壮阔与浩渺,令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经历了永王李璘叛逆案后的作品。相比之下,《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则是一首充满去国思乡之悲的诗篇。此时,安史之乱爆发,那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的黑暗时代。

李白在老朋友史郎中的陪同下,再次游览了黄鹤楼。在黄鹤楼中,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那笛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兴衰更替。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自己被贬夜郎,又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与亲人,深深的悲己之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中,“吹玉笛”、“落梅花”等意象,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又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那笛声,仿佛化作了片片梅花,随风飘落,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又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忧虑与感慨。

除了这两首广为人知的黄鹤楼诗外,李白还曾写过其他与黄鹤楼相关的诗篇,如《望黄鹤楼》、《江夏送友人》等。

这些诗篇,或描绘黄鹤楼的雄伟壮观,或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都充分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仙”的非凡才华与深邃情感。

想来,李白晚年再次登上黄鹤楼时,凭着这些诗作,也已了无遗憾了。

0 阅读:32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