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走出ICU」背后,「河南首富」直言进入微利时代

节说 2024-11-17 14:44:47

文 / 三生

近日,牧原股份在河南南阳总部举行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大会。会上牧原股份表示,今年受益于生猪出栏量的增长,以及生猪价格的上涨,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同时,今年公司主要生产指标同比有较大提升。

根据此前牧原股份公布的三季度财报,“猪肉茅”的业绩确实表现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7.75亿元,同比增长16.64%;归母净利润为104.81亿元,同比增长668.90%。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96.52亿元,增长超930%。

也就是说,牧原股份在第三季度平均每日净赚超1亿元。相比近两年低迷甚至亏损的业绩,有股民形容这是“一下子就从ICU转到了KTV。”

但是,20多万牧原股份的股民却未必笑得出来,因为虽然公司业绩暴涨,但股价却仍处于横盘震荡的状态之中,并没有带来预想之中的突破上涨。相比上一轮猪周期的高点,公司股价仍有超过30%的跌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A股大趋势的原因外,《节点财经》发现,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担忧或许是背后的核心原因。

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今年就曾表示:养猪进入微利时代将是常态。这位2024年在胡润富豪榜上身价达到1450亿元的“河南首富”,他的快速崛起,离不开2018年之后由非洲猪瘟带来的“超级猪周期”。当时牧原股价从2018年2月的9元/股左右,到2021年2月最高飙升至91.54元/股,翻了十倍。

目前,牧原股份还是没有让外界看到其具备穿越“猪周期”的实力,而这一轮的“猪周期”上涨趋势似乎又被泼了冷水。

1、肉价再度下跌,“猪周期”仍存阴霾?

猪肉价格确实又开始下跌了。

以北京为例,其猪肉价格在8月份达到今年的最高值以后,就开始不断回落。尤其是四季度,10月份猪肉价格比9月份下降了11.2%。公开数据显示,11月8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9.5元,比10月同期又下降8%。

不仅北京,最近两个月全国生猪价格都处于持续回落中。11月15日,调整后国内生猪均价在16.49元/公斤,已经降至今年5月前后的水平。

之所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节点财经》观察发现,一方面在于今年夏天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部分屠企和猪肉贸易商手中积压了大量的冻猪肉,猪肉市场供应过剩。此外,今年年初猪价并不理想,随着猪价持续上涨,造成养殖户压栏惜售,而集团化猪企生猪出栏任务完成较差。

随着进入2024年四季度,集团化猪场开始放量加快出栏,而散养户市场面对猪价下跌,又采取出猪跑路的策略,面对可能的亏损,提前出栏锁定利润。

多重因素作用下,造成当前生猪市场供应量相对充足,猪价上涨的动力不足。那么,随着临近年底,猪肉价格是不是会重新迎来上涨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涨或不涨,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过年前后的短期波动并不足以影响大趋势,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猪周期”是不是真的重回上涨通道,这才决定了牧原股份未来业绩的持续性。

“猪周期”有着鲜明的循环流程,从供给不足引发猪价上涨开始,到猪价下跌,养殖规模缩减,再回到供给不足结束。从2006年至今,国内大约经历了四轮“猪周期”,每轮猪周期基本上在3至4年,下行时间略长于上行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猪周期”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投机情绪,猪肉价格也并非直上直下,往往伴随着猪价“脉冲”,很难判断大周期是不是真的回归。比如这一轮“猪周期”,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11个月的时间,猪肉平均批发价从低点17元/公斤,到2022年11月上涨至35元/公斤,涨幅达106%,此后又进入下降期。

所以,伴随着猪肉价格再度下滑,牧原股份作为猪企代表,投资者不放心也很正常。

2、产能仍未廓清,穿越“猪周期”很难?

那么,“猪周期”目前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有一个观察指标值得注意,就是产能是不是已经廓清。《节点财经》发现,在今年猪肉价格上涨之前,“猪周期”产能廓清可能并不彻底。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中国能繁母猪数量3986万头,相比2021年6月产能顶峰的4564万头,只下降了323万头,降幅为12.6%。相比上一轮“猪周期”的去产能,即2012年的5068万头至2019年的1913万头,产能去化率达到62.3%。

产能去化缓慢,不彻底,就会造成猪价上涨后,市场供应快速增加,进而造成猪肉价格短期内再次下跌。

事实上也是如此,今年猪价上涨后,能繁母猪数量即连续快速回升,6月底的时候,又来到了4000万头的水平线上。

此外,今年猪肉价格上涨,除了疫情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猪饲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大幅增加了猪企利润。以牧原股份为例,其养猪成本的下降中,饲料价格下降贡献了50%左右。

所以,尽管牧原股份一直在强调其技术创新能力,但事实上,其对“猪周期”的依赖并没有减弱。通过与往年的业绩对比可以发现,牧原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104.81亿元,相比上一轮周期即2020年前三季的209.88亿元,仍有近一倍的差距。

总体来说,《节点财经》认为,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并不是来自企业主动去产能,整个行业的产能水平仍然不低。猪企利润大幅增加,主要来自于猪价上涨和饲料成本价格的下降,这种情况持续性不强,并没有真正廓清“猪周期”产能,或许无法支撑猪企的业绩持续增长。

所以,资本市场对牧原股份靓丽业绩的冷淡反应,或许就不难理解了。

3、微利时代来临,高光时刻已过?

但是,对于此前以高负债而备受关注的牧原股份来说,业绩的好转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就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大会上,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就对外表示:“去年的此时此刻,应该说公司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当时有一定外部舆情的压力,同时,我们在河南和周边省份面临的非洲猪瘟压力是巨大的。”

这里所谓的“外部舆情的压力”,主要就在于牧原股份的债务问题。在《节点财经》看来,高负债发展对牧原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让其能够集中资金优势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加大了其资金链的风险。

今年5月份,牧原股份因为去年财报中的数据,再度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牧原股份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310.76亿元,资产负债率提高至62.11%,同比增加了7.75个百分点。

面对负债率如此大幅度的增加,也难怪高曈会感觉压力很大。而从最新公布的2024年三季报来看,牧原的负债率为58.38%,相比去年同期的59.65%稍微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足以让投资者完全放心。

从牧原股份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比如财务费用一项,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的金额达到22.85亿元,远高于温氏股份的7.44亿元,几乎是老对手的三倍,远高于两家公司的营收差距。

总体来说,在《节点财经》看来,上一轮的“超级猪周期”已是可遇不可求,微利时代来临,牧原股份的高光时刻或许也随之而去。

目前,公司业绩回升固然可喜,但其债务与财务成本压力仍在。更重要的是,其并没有摆脱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影响,而这一轮“猪周期”是否已经重回上涨通道,并没有完全确认。这一点,从近期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就有所反映。本轮“猪周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牧原股份仍需继续努力。

0 阅读:60
节说

节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