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周人滚烫的发展创业史比作一部电影,必然少不了从豳迁岐的那一幕。
日前,“西凤酒”寻周记——宝鸡市融媒体中心探源礼乐文明全媒体采访行动的记者,前往咸阳彬州、旬邑一带,也就是古时豳地,探寻周人留下的遗址文物和足迹故事。现在,记者探寻周人足迹的过程中,多为车行。而在三千多年前,周人那一场迁徙是用双脚丈量的,其艰辛可想而知。这不禁让人想象当时的迁徙画面:
古公亶父塑像
彼时,居住在豳地的周部族,他们擅长农事农业,但不堪忍受戎狄的侵扰。为了保存部族力量,首领古公亶父决定——率族人迁徙!一路上,有“仁人”之称的古公亶父,引来其他部落人的追随和归附,大家扶老携幼,同心向前。这支行走在西北大地上的迁徙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最终聚拢、落脚在周原沃土,也就是今天的宝鸡岐山、扶风一带。自此,周人不断发展崛起,最终剪商成功,迎来高光时刻,一跃站上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
为何周人会落脚周原,并能在周原百年内迅猛崛起,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周文化?10月28日,寻周记启动仪式特邀文化专家、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员霍彦儒认为,周人选择定居周原发展,有重回老家祖地、周原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资源丰厚等多个原因。
游客在宝鸡周原博物院倾听周人迁岐故事
霍彦儒说:“周人迁往周原,其实是回到老家。”为何这样讲?周人始祖后稷是有邰氏女姜嫄和帝喾的儿子,而有邰氏为炎帝后裔,姓姜,封于邰,也就是今天扶风、杨凌、武功一带。霍彦儒说:“故而周人在遇到戎狄侵扰后,选择回老家发展。”周人来到周原后,与当地的姜氏族联系愈发紧密,几乎每隔一个王,都会娶姜氏女子为妻,形成稳固的婚姻、政治联盟,这成为周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周原另一个“魔力”,是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霍彦儒说:“周原土地平坦,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这对于擅长农业的周人来说,简直是‘天府之地’,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周原的土壤肥沃到什么程度?《诗经》中写道:“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说肥沃的周原土地上,连长出来的苦菜都像糖一样甜。迁居周原后,周人开拓良田、种植庄稼,肥沃土地回馈给周人丰足的物产。
岐山县岐阳村三王庙
周人在周原干了些什么事儿?霍彦儒说:“周人在周原不仅发展农业,还实行了宽松的德治政策,敬天保民,使天下人心归顺。姬昌仁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此外,周人还善于吸引人才,汲取异族文化,周原的姜姓,以及不被商王朝重用的遗民,都被周人以宽广胸怀接纳。在青铜器铸造方面,周人更是善于创造,铸造了不可计数的青铜重器,留下了珍贵的青铜铭文、金文艺术。在建筑方面,从召陈遗址、凤雏遗址等来看,周人建筑前厅后室的模式,影响了中国建筑文化几千年。
霍彦儒说:“当然,周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创造——制礼作乐。礼乐文化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人与国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塑造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根源就是周文化,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其实是周文化中‘德’的具体化。”
岐山县岐阳村三王庙
礼乐文化渗透在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霍彦儒举例,以喝酒这件事来说,周人不是说不能饮酒,而是有规则、有节制地饮酒,并铸造了许多青铜酒器。祭祀时、战斗胜利后,周人礼饮三爵,用以告慰先祖、庆祝胜利。霍彦儒说:“那时的酒多为粮食酿造的清酒,酿造方式有点像农人酿造醋和做醪糟。西周时,就有了‘秦饮’(出现在周公东征方鼎铭文中)的说法,秦饮不是秦代人喝的酒,而是产自秦地的酒,秦地指适宜农耕、粮食丰产之地,先有秦地后有秦人,‘秦饮’也是后来产自宝鸡地区的酒之‘先祖’。周人吸取商酗酒亡国的教训,饮‘秦饮’时克制而有礼,这为后世酒文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清正、有礼的理性调子。”
周人有了周原,如同虎添双翼迅猛发展。周原有了周人,发展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都市。霍彦儒说:“周部族在周原的迅猛发展,源自周人精神中的奋进性、创新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周文化中的‘仁’‘德’‘礼’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要将周文化放在更广阔的视野当中来认识,周文化不仅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亦有一席之地!”
宝鸡融媒记者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