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汝明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不放酱油,饭后必须销毁菜单,为何?

丘常好 2025-02-17 16:32:47
毛主席的专职厨师

他是毛主席的专职厨师,在毛主席身边做了22年的饭,所有吃过他做菜的人都说好。

但这么多年来,在给毛主席做的菜中,他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

每天做完饭,他还会亲自将菜单销毁。

他究竟是谁?

为何从不在给毛主席的饭菜中放酱油?

又为何一定要将菜单销毁呢?

一生中最自豪的事

毛主席的这位专职厨师名叫程汝明,要是问起他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是什么,不管多少次,程汝明都一定会回答说:“我最自豪的,就是为首长做了一生的饭菜都是干净安全的。”

程汝明成为毛主席家的厨师长是在1954年,这一干就是整整22年。在这一年,从13岁起就在叔父带领下学习做菜的程汝明已经28岁了,当时他便经常被安排到供与外宾的专列上做菜,主管的是西餐配餐。

外宾们对他的服务非常满意,程汝明也因此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就连铁路局的领导对他也十分器重。

有一天,程汝明突然被调到了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开始走进毛主席的生活。

当时毛主席经常在全国各地巡视,一年中有长达三五个月的时间不在北京。党中央为此专门为他安排了专列,让他能够安心办公和吃住。

起先,程汝明还只是给主厨帮帮忙,后来帮忙的次数多了,大家都发现他是个手艺很不错的厨师,渐渐地,程汝明就变成了毛主席专列上的固定厨师,只要毛主席外出,程汝明就会随行做饭。

1956年6月的时候,毛主席来到武汉,曾经两度在长江中游泳。这样的活动让毛主席心情十分愉悦舒畅,还挥笔写下了名篇《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这里的“武昌鱼”就是程汝明为毛主席做的。做菜能被毛主席写进诗词中,这是程汝明到了晚年回忆过往时,仍然津津乐道,十分自豪的事。

不过回忆中并非所有的事都令程汝明很是自豪。他也有想起来就觉得难为情的事,比如说他第一次给毛主席做的菜,竟然被退了回来。

当时程汝明刚刚来到毛主席身边,带他的主厨李锡吾曾跟他说,经常给毛主席做菜的厨师通常都是试过几次才能确定的。而毛主席有个习惯,那些从未吃过的菜肴,即便是全国知名的名菜,他也不会动筷子。

程汝明第一次给毛主席做的菜是一道“素炒菠菜”,菜送上去没多久就被端了下来,让程汝明感到很是忐忑,担心自己就此失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机会。

不过很快毛主席就叫身边的工作人员来告知,原来不是程汝明做得不好,而是毛主席吃过之后,觉得这道菜可以再加一点点油炒。程汝明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于是在菜里加了点油和清汤,端回去后毛主席把菜全吃了。

程汝明内心原本的一点尴尬,瞬间就变成了喜悦。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对毛主席的喜好知道得还是太少了,必须更加潜心研究毛主席的饮食喜好才行。

程汝明一直都是一个能吃苦也能钻研的人。他13岁时离开山东莱州的家乡,跑到天津跟人学做菜。当时天津有很多租界,里面全是外国人,到处都是西餐厅,程汝明不得不在这些西餐厅里打工,同时学着做菜。

为了学到正宗的西餐,他吃了不少的苦头,但是因为肯动脑筋,不辞劳苦,慢慢地掌握了包括俄法英等不同派系的西餐。

上世纪30年代的西餐厅

在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程汝明虚心向主厨李锡吾学习。

李锡吾擅长做湖南菜,也对西餐的做法很感兴趣,两人相互合作,有时也互相切磋技艺,一段时间之后,李锡吾学会了西餐的做法,而程汝明也了解了毛主席爱吃的湖南菜该怎么做。

不过有时候,程汝明也会遇到李锡吾也不了解的问题。

“毛氏红烧肉”

在所有的菜系中,毛主席最爱吃的还要数红烧肉。这道菜也因为毛主席的关系,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一道菜,甚至还有专门的“毛氏红烧肉”。

不过按照程汝明的话说,不管这些所谓的“毛氏红烧肉”自称有多正宗,只要他们店里端上来的红烧肉中加了酱油,那么这一定不是毛主席爱吃的那道红烧肉。

程汝明能够这样肯定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当年就在这道菜上出过差错。

在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程汝明曾做过精心准备了一番,自信满满地给毛主席端上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

谁知,这盘菜端上去之后,向来爱吃红烧肉的毛主席却没怎么动过这道菜,而且很快就叫人将它撤下去了。这让程汝明感到很是茫然,不清楚自己是哪里没做好,还与李锡吾分析了一通,依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程汝明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去问问毛主席。毛主席告诉程汝明,问题不在他这儿,更不是他做的菜不好吃,而是因为自己从来都不吃酱油。

看到程汝明的茫然,专列上一个很了解毛主席的服务员笑着给他解释了一番。原来在毛主席小时候,家中有过一个酱油作坊,用的都是那个落后的年代里酱油的制作工艺,完全靠自然发酵,现在看来非常不卫生。

有一回,毛主席无意中跑到了作坊里,看到了那些盛着酱油的发酵缸,发现里面竟然滋生出很多的蛆虫,给年少的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自此之后再也不吃酱油了。

就算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提升,酱油的制作工艺变得十分干净卫生,但是心理阴影没那么容易去除,已经养成习惯的毛主席,依然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吃加了酱油的菜。

但是在程汝明看来红烧肉这道菜想要做得“色香味俱全”,酱油是不可替代,可他也不想因为无法舍弃酱油而就此放弃这道菜,于是程汝明便在休息时间里琢磨起什么东西能够替代酱油。

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程汝明发现可以使用糖色来将原本的酱油代替,再通过他身为厨师那娴熟的技艺,做出来的红烧肉没加酱油,却跟加了酱油的红烧肉一样“色香味俱全”,甚至因为口味咸中带甜,变得更好吃了。

毛主席只吃了一次,就彻底爱上了这道菜,在此后的若干年里经常食用。因此程汝明才说只有不放酱油的红烧肉,才有资格说是正宗的“毛氏红烧肉”。

精彩人生

虽然一直都十分用心,但是一个人的口味究竟如何,并没有那么容易摸清,程汝明的菜单也无法次次都让毛主席胃口大开。

在程汝明来到中南海工作后不久,他与毛主席一起迎来了一个除夕夜。程汝明按照北方人的思维习惯,询问毛主席年夜饭上想吃什么馅的饺子。

毛主席回答说什么馅都行,只不过他可能吃不了几个。程汝明当时还以为毛主席是临时胃口不好,于是特意做了自己最拿手的三鲜馅饺子,吃过的工作人员都说好,但是毛主席却只吃了一个。

这让程汝明有点受到打击。不过随后,程汝明想到毛主席跟自己不一样,是南方人,而很多南方人过年的时候没有吃饺子的习惯,而且更喜欢吃年糕。程汝明还发现,毛主席其实也不喜欢吃韭菜。

他将这些发现记在心中,等到下一个除夕夜到来时,程汝明没有包饺子,而是将主食改成了年糕,毛主席果然很高兴地,一连吃了好几块。

1961年的时候,毛主席在中南海宴请湖南来的老乡,席间突然想起来,就跟大家笑着提了一句:“一会儿有一位贵客要来,是我们的老上司。”

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之中,想不明白自己跟毛主席之间能有什么共同的老上司。结果不久之后,溥仪走了进来,原来他虚心接受了劳动改造,如今已经成为了合格又普通的人民群众之一。

毛主席便笑着同大家说:“看,这不就是我们的老上司嘛!”

当时溥仪吃的这顿饭就是程汝明做的,其中有一道辣椒苦瓜,不爱吃辣的溥仪起先没有动筷子,但架不住毛主席多次盛情邀请,他就尝了一口,虽然当时被那又辣又苦的味道呛到了,但是溥仪事后却对这个味道念念不忘。

回家后,溥仪还曾多次让妻子帮自己做这道菜,但是做出的辣椒苦瓜都没有程汝明做的不一样,这让他记挂了很多年。

程汝明记性不错,能够记住毛主席爱吃的都是什么菜,但是曾经菜单里常有的那些菜,他却忘了大半。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南海有规定,不管是谁,工作人员都不能保留下菜单。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规定,程汝明还不明白为什么。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程汝明才意识到,有些不怀好意的敌对势力连领导们的菜单也会关注,要是领导们的饮食习惯被他们掌握了,那么他们就能从这些菜单分析出领导们的身体状况,进而加以利用,对中国不利。

程汝明顿时感到自己除了做菜,还身负着其他的重任,以后的每一天都会亲自拿过菜单,眼看着菜单在自己面前销毁才行。

为了严格保密,程汝明的家人甚至不知道程汝明究竟在为谁工作,只知道程汝明在中南海上班,可能是管食堂的。他们有时会给程汝明寄来的信,发现这些信总是发自“中南海101信箱”。

直到毛主席去世后,程汝明离开了中南海,他的家人们这才知道这个“中南海101信箱”原来是毛主席家。

程汝明离开毛主席家后,回到了专列上工作,但到了80年代初,他又被请进中南海,为邓公等领导人服务,为他们提供了专业、精美,也颇具艺术气息的餐饮服务。

2012年,程汝明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他作为厨师的一生,也一样精彩万分。

0 阅读:40
丘常好

丘常好

专注与原创剪辑,希望的到大家支持,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