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清流爱吴山,风云宁我许高攀。
草木无心最丘壑,若童顽。
持旧韦编神易立,能新郢匠气难删。
用慰香笺情不老,语潺潺。
——题记
现场
12月27日晚上,中国美术学院在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新址,杭州市上城区打铜巷 33号浙江省花鸟家协会所在地举办了吴山在望——纪念吴茀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暨新书首发式”。
现场
现场视频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浙江音乐学院纪委书记应达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名誉主席金鉴才,吴茀之先生女儿吴瑶仙、外孙范静年,吴茀之先生外孙女吴晓林, (曾外孙女吴奕瑜) ,吴茀之先生亲授学生:叶尚青、竺庆有、 毕彰、 马其宽 、 徐家昌、 金鉴才 ,浙江省花鸟家协会主席卢勇 ,副主席徐小飞、田源 、田舍郎 ,副秘书长缪宏波、中国美院教授毛建波、吴敢以及著名女花鸟画家高晔、张赤、周青、邢鸽平湖等出席。高世名、张捷、吴晓琳分别讲话。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石君一主持开幕式。
吴茀之
吴茀之(右一)
吴茀之 (1900—1977) ,初名士绥,改名谿,号吴谿子,浙江浦江县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七岁即能画花鸟人物。其画初学蒋南沙、恽南田,进入上海美专 后醉心于吴昌硕大写意,画风为之大变。后复斟酌古今,取法多方,乃卓然自成 一家。20 世纪 30 年代即在中国画坛享有盛誉。历任上海美专、国立艺专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 教授兼中国画系主任。
吴茀之为现代浙派中国画的首领人物之一,且擅长意笔花鸟画。他与潘天寿同出于吴昌硕之 门,而均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自辟蹊径,自成面目。对于吴茀之画作,其用笔刚柔相济,枯湿互变,疏密有致,顺逆并用,潘韵 先生认为当代罕见其匹”,郭绍虞先生亦赞为超绝无伦”。刘海粟先生甚为赞许, 称其自创一家,不是缶庐的‘看门人’”,并说吴昌硕本人也支持和赞许吴 茀之这种勇于自立门户的艺术创新精神。如果说潘天寿像一位大智若愚”的哲 学家,则吴茀之像一位放浪形骸之外的诗人。代表作品有《一唱雄鸡天下白》《春来相与护龙雏》《墨兰》等。观看吴先生作画同样能使人领略高妙的艺术境界。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有云: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吴茀之的作画过程亦如庖丁解牛,身与物化,一片神行,乃是一种穷极变化、不可端倪的动态艺术。吴先生擅长即兴吟诗,融诗、书、画为一体,被誉为吴三绝”。他对于中 国古典诗歌寝馈甚深,在现代中国画家中,是雅好吟咏的一位。他于唐喜太白,于宋爱放翁,所作豪迈俊逸,与画格相统一。先生之好在画上题诗,不仅是继承元明以来文人画的遗风,也不仅是出于画面形式美的需要,而更在于一种气质和 精神的贯通,一种对诗画相契的妙悟。他的书法早年从北碑入手,临《马鸣寺碑》和《石门铭》,行草则好祝允明和傅青主,而能自出新意,遒劲飘逸,与画相得益彰。
吴茀之手稿
吴茀之先生虽然成名很早,但他一生淡视名利,不慕声华,长期耕耘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现场
作为此次座谈会暨新书发布会的标题,吴山在望”四字原是吴茀之先生印章的内容,另外吴茀之先生的画室也叫望吴山楼”,可以看出吴茀之先生对吴山的特殊感情。而承办此次发布会活动的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新址地处南宋古街打铜巷,恰与吴山相望,也是机缘巧合的事。
《吴茀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集》是一本综合反映吴茀之先生艺术生涯的著作, 既有吴茀之先生自己撰写的大量谈艺文字和诗词题跋,也包含了亲友们对他的回忆和评价。全书总计 808 页,127万字。从书本结构、内容筛选到图片布局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细致的安排。
《吴茀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集》
此书之所以能涵盖如此丰富的文字信息,得益于前期漫长细致的资料收集过程。自去年秋天开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卢勇带领其本硕博团队,走访吴茀之纪念馆,从陈旧零散的手迹中通过分类、辨认与梳理,为本书新增了大量从未出版过的手稿和画稿内容。另外通过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吴茀之纪念馆等单位之间的协作,扩充了不少吴茀之先生的重要资料。
卢勇专门邀请了吴茀之先生的外孙女吴晓林女士,与其进行了几个小时的访谈对话,再现出当年吴茀之先生许多充满细节的生活趣事、治学习惯与为人方式,为此书增添了生动新鲜的资料。此外吴茀之先生的其他亲属,如吴瑶仙、范静年也提供了很多相关资料。
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共收集整理相关文献 72万余字,旧照片近百张,手稿550余张,书画作品250余件。从中选录吴茀之先生手稿250张、书画作品168幅。书稿前后修改多达21次,唯恐有疏漏之处。
多方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同时兼顾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和宣传,并且对一些画理论述文字带 有研究性地整理与深入,使这本纪念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学界开展对吴茀之先生及其艺术的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了便利。
《吴茀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集》
这本厚厚的著作从成书因缘到最后实现包含了三个真”字。
首先是真情”。所有热爱吴茀之先生艺术的人对吴茀之先生真挚的感情是这本书最大的动力,还有全体中国美院国画系老师对吴茀之先生的真情,另外就是此书编辑团队的真情。相信所有热爱吴先生艺术的人都希望以最全面最深入的方式了解先生的作品与人生,并愿意投入到这份发扬经典艺术的工作中去。
其次是真实”的吴茀之先生。从内容来看,吴先生虽然有过不少相关的画册与文章,但是如此突破以往规模的集成性著作还是非常少见的。这其中大大拓宽了记述吴茀之先生整体形象的层面。我们不光能看到通常印象中治学严谨、文雅而有气骨的画家吴茀之,还能看到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外 祖父和朋友的吴茀之。我们透过吴茀之先生的作品都能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用心,而从书中的记载便能更进一步了解到在作品的背后,作者本人的故事。他在外孙女的作业簿上画了许多写生稿并认真地作记录;与好友潘天寿先生散步畅聊,依依不舍;喜欢吃甜食、很注意个人形象、对贫苦人的要求来者不拒……各个方面的描述,都让我们得以更立体地认识这位艺术大师, 看到一个真实可爱”的他。
再次是吴茀之先生真正”的艺术成就。也正是这样真实可爱的人才能创造出真实的艺术高度”。吴先生之所以能取得生 动的个人面貌,与他对生活的体认紧密相关。吴茀之先生的妻子善于养小鸡,农民朋友经常给他送蔬果,他又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于是我们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这些朴实的题材被精彩地表现出来,成为吴茀之先生艺术的标志性语言。而他扎实的写生功力、清新动人的诗词题跋、丰润多彩的设色、苍厚而灵活的笔墨,皆可从作品中细细品读,久久回味。何况这些画册中的作品是当年卢坤峰先生做过标记、精心挑选出来的,尤其能反映吴茀之先生的真实艺术水平。吴先生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绘画的高度与深度!特别在当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趋于丢失,为了提升民族自信,还原和呈现前人真实的艺术尤显重要,吴茀之先生所建立的笔墨高度值得如今的艺术从业者继续学习与追求。
部分作品欣赏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