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温暖工程”民生幸福“升温”——呼伦贝尔市情系民生福祉全力保障供暖

本报记者周晴

“温暖工程”是呼伦贝尔市聚焦百姓生活实际需求、解决城市紧迫问题重点实施的民生“一号工程”。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停暖即开工”“开化即开工”的要求,打好提前量,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做到能开工尽快开工。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一体化推进管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区集中供热改造,护航千家万户温暖过冬。

以民为本精准施策绘蓝图

年初以来,呼伦贝尔市优先考虑老百姓反映强烈、影响今冬明春供热大局的突出问题,以小区红线内管网和换热站等新建、改造为重点,按照一、二级网、热源的顺序,实施供热设施改造。同时,各地对照近3年12345平台热线工单,对供热投诉频发、多发的问题住宅小区进行综合“会诊”,找准“病根”。通过梳理2021—2023年间23748条12345平台热线工单,逐一排查供暖问题集中的小区。分类施治,量身定制“改造清单”,推动“源、网、站、端”一体改造,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供热质量问题,为群众温暖生活“升温”。

呼伦贝尔全市平均采暖期在7个月以上,其中根河市、额尔古纳市等地长达9个月。为了抢抓施工“黄金期”,“温暖工程”停暖即开工,施工现场“火力全开”,为今年采暖季打足“提前量”。市住建局编制《呼伦贝尔市城镇温暖工程供热管网和室内采暖系统改造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导则(试行)》,为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据统计,全市完成新建热源3座,改造热源1座,改造一次网45.1公里、二次网868.3公里,新建和改造换热站277座,楼栋立管299.9公里,户内系统改造6742户,同步改造跑冒滴漏老旧供排水管道近70公里,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一张覆盖全市的温暖守护网悄然织就。9月1日,根河市、额尔古纳市在全区率先开栓供热,为市民送去了冬日里的第一缕温暖。

智慧赋能共筑民生幸福梦

呼伦贝尔市将智慧供热作为提升供热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应用,将已有62座热力分配站整合成49座混水站,开展18条二级管网更换及热网首站、热力站建设,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变频混水供热区域,在中心城区率先配套安装316套物联网平衡阀、1452套户用智能阀和1800套室温采集器,实现源、网、站、户协同一体化自动平衡调节,在保证用热质量的前提下,做到热网流量的平衡分布和供热能耗的有效管控。

针对地下管线、建筑标准、热量循环的差异现状,研发实施高寒地区长距离网源协同智慧供热系统,实现了运行监测、在线调度、自主优化、方案预演等功能的研发与集成,有效解决了高寒地区多热源长距离供热系统耦合性高、波动性强、管理困难等问题,在2023—2024年供热季有效节约供热成本1285.68万元。

高度重视供热应急抢险能力,修订完善《呼伦贝尔市城市供热系统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启动城镇集中供热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布局了一个中心站、5个区域中心站,成功构建了市域内2小时应急救援体系。

一张张民生“成绩单”,记录着呼伦贝尔全面造福群众的温暖步伐。凝心聚力解难题,用心用情办实事,呼伦贝尔市正不断书写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