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玉溪澄江:将实施“七个工程”助力文体旅产业发展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03 21:06:05

玉溪市澄江市坐拥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湖——抚仙湖,拥有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帽天山化石地,自然资源丰富,这里素有“生命摇篮·山水澄江”的美誉。近日,开屏新闻记者从玉溪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澄江市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澄江市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工业兴市、品牌强市”四大战略,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澄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976元、22890元。

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据介绍,这些年,澄江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农业上,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坚定不移抓农业基地建设,建成现代农业基地649个,农贸分离20个、转为“四上企业”6个,获证绿色有机名特优品5个。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1.8万亩高标准农田。以海口稗子田、万海样榜山为代表的1.42万亩澄江蓝莓升级为“温室大棚+全基质+水肥一体化”设施化农业种植模式,亩均产值提高4—7倍。在全省率先开展羊肚菌工厂化种植。探索滇重楼、羊肚菌、蜂糖梨等林药、林菌、林果林下种植。

工业上,聚焦“一主两辅”产业定位,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探索万诺、汇盈等4个“园中园”开发建设模式。推动磷化工向精细磷化工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打造莲藕、蓝莓等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中小企业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5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

旅游上,成立市委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加速推进文体旅融合。培育A级景区10个、住宿餐饮市场主体3300余家,打造8条精品研学旅游路线,创新“旅游+”“+旅游”业态产品,旅游“文旅+研学”“康养+旅居”“文旅+体育”体系基本形成,业态优势进一步凸显。推出帆船、滑翔伞、潜水等10余种热门旅游产品。圆满承办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抚仙湖半程马拉松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抚仙湖(国际)高原帆船赛获评“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禄充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房村获评最美乡愁地,建成集“医、养、康、宁”为一体的山色·飞大田“七彩田园”项目。培育出广龙小镇、太阳山、寒武纪欢乐大世界等旅游聚集区。荣获2024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和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抚仙湖水质长年保持Ⅰ类

抚仙湖是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保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抚仙湖保护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看得见湖、进得去林、坐得下地”成为湖滨新风貌。

据介绍,澄江深入贯彻“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制定“两线三区”管控意见,完成生态红线黄线划定,将抚仙湖保护范围永久固定住,为抚仙湖“留白、减负、休养生息”留足生态空间。编制调整澄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抚仙湖“两线三区”划定成果,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优化调整沿湖16个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调减76.7%,为抚仙湖构建完整的生态屏障。参与完成《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修订,36项配套措施基本完成,执法体制全面下沉澄江,抚仙湖管理体制机制愈发完善。“三治一改善”全面落实。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管网1604公里,流域内339个小组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建成日转运能力共280吨的垃圾转运站8座、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焚烧发电厂1座,实现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置。发展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7.9万亩,“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投入运营,流域内化肥、农药施用量和灌溉用水量连续五年保持下降。集中开展沿湖生态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梳头洗脸”行动。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全面完工。常态化开展“河长清河”行动,21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在Ⅳ类及以上,抚仙湖水质长年保持Ⅰ类。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被列为国家水预算管理县域试点、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价值核算试点。

“七个工程”助力文体旅产业发展

据介绍,澄江文化底蕴深厚、体育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做优做强文体旅产业的“三个优势”。今年1—9月,澄江接待游客970.04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0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4%和25.78%。

未来,澄江将系统梳理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运用市场化思维对资源整理评估,因地制宜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立足帽天山、抚仙湖两大世界级资源,以文化为引领、体育为纽带、旅游为载体,文体旅发展核心打造为目标,构建“一湖为核、一城驱动、一环串联、四区支撑”发展布局,全力打造生态景观之上的休闲度假区、文化体验地、体育综合体;充分发挥澄江市委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实施机制健全保障工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构建集成化运营体系。实施文化赋能提质工程,活化利用非遗文博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实施体育赋能增效工程,深化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抚仙湖国际户外营地、抚仙湖自行车高原训练基地,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实施多元融合聚力工程,推出一批“旅游+”“+旅游”业态产品,策划一批文体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实施服务配套强基工程,逐步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打造帆船基地、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赛道、环抚仙湖骑行赛道、梁王山徒步线路等体育运动基础配套设施。实施宣传营销助力工程,创新宣传载体形式,让更多人认识澄江、了解澄江、爱上澄江。实施主体培育创优工程,积极引进文化、体育和旅游优势企业,支持鼓励本地企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增添活力。

开屏新闻记者李春丽何晓宇摄影报道

一审孙琴霞

责任校对杨飏

终审编委陈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