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二批航天育种和首批辐照育种播种

本报讯(记者袁冰洁通讯员亓晓光)11月1日,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内,院长许国震和小麦研究所工作人员一起,将濮麦126、濮麦127、濮麦197、濮麦198、濮麦1121、濮麦206六个品系的种子撒入田垄。

它们不是一般的麦种。濮麦126、濮麦127、濮麦197是继2023年濮麦115之后的第二批航天育种材料;濮麦198、濮麦1121和濮麦206,则是我市首批辐照育种材料。

市农林科学院研究人员程星介绍,航天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基因序列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进而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2023年,市农林科学院通过积极争取,使我市自主研发的濮麦115成功搭乘神舟十六号飞入太空,成为太空种子。返回地面的濮麦115在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内种植后,在各方面都比以前显得更强、更优。濮麦126、濮麦127、濮麦197随全国1万余份种子一起,于9月27日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在太空停留了15天,于10月中旬返回濮阳。

辐照育种,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种植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射线照射农作物种子、植株或某些器官和组织,促使它们产生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需要的可遗传优良变异,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濮麦206、濮麦1121、濮麦198三个品种,是市农林科学院和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合作经过钴60射线辐照的辐照品种。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近年来,我院在育种手段、技术上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目的就是选育出好品种、大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许国震说,近3年来,该院先后自主培育出濮麦168、濮麦087、濮麦1165、濮麦117、濮麦8062、濮麦116等六个国审品种和一个通过湖北省审定的品种濮麦8062,为端牢中国粮食饭碗作出了濮阳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