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第三方测评”迷了眼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04 15:07:01

“双11”网购促销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切勿迷信“种草”流量。

近年来,电商平台迅猛发展,在给广大网民购物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容易让人眼花缭乱,造成选择困难,“第三方测评”由此应运而生。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非官方认证的组织或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试、体验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设计、成分、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发布推广。相较于一些商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第三方测评”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场,对产品作出客观评价,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购买参考。而且,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贴近生活的表现形式、简单直接的效果展示,“第三方测评”往往能吸引关注,帮助消费者挑选合适的商品。同时,“第三方测评”也能对企业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倒逼其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

但是,“第三方测评”也存在一些乱象,备受市场诟病。比如,有的测评标准不清;有的“商测一体”,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甚至假测评、真带货,只说优点、不提缺点,只谈优势、忽略不足,公正性难以保证;有的“踩一捧一”,涉嫌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等等。凡此种种,背离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初衷,搅乱了市场、误导了消费者、助长了不正当竞争之风,亟待治理。

当务之急,要给“第三方测评”立规矩、定标准、设门槛。相关部门要明确禁止“收费乱评”“假测评、真带货”等行为,要求营销类测评主体标明广告属性,严查打着测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把消费测评导入诚信、公正的轨道。同时,相关平台也应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发现测评主体涉嫌失信违法问题,就要及时处理,督促“第三方测评”组织和个人严守底线、规范运作。

要完善“第三方测评”的标准和规范。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应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出涵盖各个领域消费品测评通用要求、测评技术方法等公平、透明、权威、统一、适用的测评标准机制,让测评行为有准可依、有标可循。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第三方测评”结果,一旦遭遇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维权。法规保障、监管到位、消费者维权三管齐下,就能有效规范“第三方测评”,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