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啃老现象,要帮农民开源节流

南方都市报 2024-11-04 23:49:15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农村地区,中青年人出现啃老现象。有的打工数年,仍需家里老人贴补;有的为了结婚成家,婚前婚后都让老人“大力支持”;有的婚后子女管不了,还靠老人给抚养费。

作为成年人,未能实现财务独立,需要靠父母资助维持日常开支或应对重要生活事项,过去人们熟悉和讨论的啃老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

而半月谈记者最近在走访中发现,农村啃老在20岁至40岁年龄段的中青年都有覆盖,其中年轻人啃老主要表现为工作后入不敷出、在家待业等,而30岁以上的人群不乏靠父母买车、付房贷,部分父母还要拿出自己的养老钱贴补儿孙……

农村啃老族出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少农村青年学历偏低,职业技能单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即使离开家乡外出找工作,获得的薪酬待遇也不理想,难以实现经济独立。而如果选择留在家乡,也往往没有较高而且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独立负担生活开销,尤其是结婚、买房等重大支出,迫使他们选择依靠家庭支援。

在长辈那一面,或因为顾忌家庭不和,或出于对儿孙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面对啃老时几乎没有任何抗拒,即使是儿孙在虚荣心驱使下的炫耀性消费需求,他们也会选择尽力满足。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家庭里,啃老就会成为一种惯性。

婚姻竞争加剧也是导致农村啃老现象抬头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地方彩礼习俗盛行、婚嫁成本高昂,那么为了达成一桩婚姻,长辈们拿出预存的“养老金”甚至为之负债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农村啃老现象抬头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从老年人的角度,身在农村地区,其收入来源相对有限,长期被“啃”必然会增加其经济压力,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在年轻人这一面,长期的依赖习惯会使他们日益丧失自信和成就感。而就整个家庭而言,长时间的经济依赖很容易滋生代际间的摩擦,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破坏家庭和睦。

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农村啃老现象的抬头需要引起重视了。

在农村的“啃老族”中,并非所有人都“啃”得心安理得。半月谈的报道显示,大批中青年啃老存在客观上的“不得已”,他们在向长辈伸手的时候,并不是全然没有愧疚。这一事实的存在也为治理农村啃老现象打下了基础。

对于一个不乏自立精神的农村中青年人来说,要过上不仰赖父母经济支援也能幸福体面的生活,无非“开源”“节流”两途径。而做好开源和节流,绝非个人独力所能完成。

正如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言,要消除农村啃老现象,应综合施治,既要为广大中青年农民的就近市民化提供更多保障,也要降低婚姻综合成本,减轻其负担,还要推动崇德向善的乡风建设,在思想上使其扎牢自立自强的正确认识。

“为广大中青年农民的就近市民化提供更多保障”,就是要加快城乡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中青年农民技能素质,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增收上开好源。

“推动崇德向善的乡风建设”,就是要改善乡村治理,扭转当下部分农村地区好攀比、高价彩礼等不良之风,发挥乡风文明软约束、黏合剂作用,通过正向激励,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从而帮中青年农民节流、减负。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4-11-05 01:07

    现在种地赔钱 养殖赔钱 做小生意还赔钱 外出打工还挣不了多少钱 还没有保障 很快 接不起婚 生不起娃 更养不起娃

  • 2024-11-05 00:13

    这有什么可治理的?要脸不?应该救济[笑着哭]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