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澳大咖说|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粤港澳大湾区是市场和技术的试验田,最重要的就是对外开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05 14:19:39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取得阶段性成效,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前进。

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在崛起。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区域合作的加深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今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开通,开创了湾区交通发展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如何?哪些产业最有潜力成为未来的新兴增长点?如何看待香港当前面临的挑战?

在每日经济新闻成立20周年之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

林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市场和技术的试验田,大湾区最重要的就是对外开放,凡是有利于对外开放或者需要借助对外开放来发展的产业,都需要大湾区。他同时表示,在地缘政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应该更好地发挥香港的作用,“大湾区是因为有香港,才能在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让企业家有信心

NBD:《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已有5年,这5年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林江:过去5年中,有3年时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湾区最重要的就是对外开放,3年疫情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觉得,这5年大湾区主要是在基建上做出了不少成绩,例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这些标志性的基建,都带有非常明显的湾区特色。还有就是跨市地铁,除了广佛地铁早已开通运营外,广州与东莞、东莞与深圳之间都将迎来跨市地铁。跨市地铁是很创新的概念,让地铁不再仅仅是城市内部的交通工具,而是让地铁城际化了。这些基建促进了湾区城市间的融合。

另外,港澳跟内地城市在科技合作上迈上了更高的层次,比如说,香港中文大学有了深圳校区,香港科技大学有了广州校区,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跨境延伸,也标志着大湾区城市在科技合作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我经常给香港公务员上课,过去香港人基本上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现在他们都很关心大湾区发展对香港的影响,这其实是前所未有的事,这对于湾区融合发展来说是一件很可喜的事。

NBD:过去5年,粤港澳大湾区遇到了哪些挑战?

林江:从正面角度看,地铁联通、高铁联通、高速公路联通,这些都是大湾区看得见的成果,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像广深港高铁,我经常从广州去香港,一般坐到深圳北就下车了,因为从广州南坐到香港西九龙(票价)是215元,但是从广州南到深圳北、深圳北到香港西九龙,分别只要七十几元。这两段铁路计价机制很不一样,很难协同,客流量基本上到深圳北就流失了。

现在大湾区交通已经很便利了,再大量增加基建设施,未来可能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

另外,由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我觉得大湾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香港来讲,它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很大挑战。

NBD: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关键举措,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林江:优化营商环境有很多内容,包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企业税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去行政办事中心,多少分钟之内就办完了事,甚至足不出户可以在线处理,这些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志。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让企业家有信心,要让企业家相信营商环境包含法治准则和政府的服务效率。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现在太注重技术性问题,这没有办法解决企业家精神,关键在于要把企业家精神激发出来。

全国民营企业看广东,看广东就是看大湾区。要通过大湾区的对外开放来倒逼改革,你不改革人家就不来。

NBD:今年6月底,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这将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带来哪些影响?深圳是否面临产业向西转移到中山的问题?

林江:产业转移主要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成本考虑。一家企业在深圳做不下去了,但是产品在行业内还有一定的竞争力,深圳的地价、房租、人工这些要比中山高,为了降低成本,它可能就会向中山转移。第二种是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考虑。粤西的产业可能跟它的产品有高度的相关性,为了寻求合作伙伴,可能会转移到中山。但这种情况应该不多,因为即使没有深中通道,也可以去找人家合作。

这种产业转移能不能持续还不好说,因为我看不到中山为深中通道出台了哪些有别于以往的政策措施。我们要避免陷入一种迷思,好像深中通道开通以后就会有很多企业准备迁到中山,我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我们要看到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原因,产业转移既有成本因素,也有产业链因素,有可能跟深中通道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NBD: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中,哪些产业未来有望成为新兴的增长点?

林江:大湾区高度依赖对外开放,凡是需要对外开放才能做大做强的产业,不管是半导体还是生物医药,都离不开大湾区。这些产业一般都是先在大湾区发展一轮之后,积累了一些产业经验,再扩大到内地。

所以,大湾区其实是市场和技术的试验田,凡是有利于对外开放或者需要借助对外开放来发展的产业,都需要大湾区。

NBD:您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江:大湾区不在于港口有多么厉害,大湾区的核心是港澳,尤其是香港,而香港的作用就是对外开放。

国家要求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那就要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吸引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进入大湾区。我们必须要进行制度型开放。

在地缘政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应该更好地发挥香港的作用,大湾区是因为有香港,才能在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NBD: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林江:从重要程度来看,首先要让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是大湾区最重要的事情。经济活动都是有国际标准的,香港最怕的是与国际标准渐行渐远,理想的结果是采用更高的标准,进而带动整个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香港要坚持既有价值,一定要有定力。现在香港大力推行高才通、优才计划政策,但不少通过这种途径来港的人找不到工作,有意愿在香港买房的人就更少了。这些人不在香港就业,也不在香港买房子,对香港的经济贡献很有限。

对香港来讲,关键不在于高才通、优才计划提供了多少优惠,不是政策越宽松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否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会来香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