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连日来,笔者深入舞钢市多个乡村走访,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11月1日上午,位于八台镇沟李村的华茂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大棚整齐排列,采摘农户在大棚进进出出,一车车茄子、黄瓜被搬运分拣、装箱上车,发往平顶山、漯河等地的商超、市场。
产业兴旺“棚”勃发展,点亮群众“幸福路”。近年来,八台镇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蔬菜,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标准的蔬菜产业,持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将产业兴旺的“幸福路”铺到群众家门口。
今年大棚蔬菜合作社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按规划要扩展到200多亩。
近年来,沟李村蔬菜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本村劳动力就近务工。目前,该村的蔬菜基地平均每天吸纳50人务工,用工高峰时期能达到70人。
进入深秋,天气渐凉,位于杨庄乡西北的五座窑村的香菇种植大棚里却热气腾腾,当前正是食用菌菌棒生产的关键时期。村民邢秀娥家的10座香菇种植大棚里,菌棒上长满了香菇,她穿梭于种植大棚间,及时为大棚披上“棚膜冬衣”。香菇种植大棚从一开始的一两座大棚扩大到现在的10座棚,不但种香菇、卖香菇,而且还建有菌棒加工厂。
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大力扶持发展香菇种植产业,既“各显神通”又“抱团发展”,如今香菇产业已经成为群众致富、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现在有大小规模种植户60户左右。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舞钢市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富民产业创新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村民收入得到新提升,乡村振兴呈现新图景。
在武功乡月盈村,前来取经学习白玉蜗牛养殖的外地商人一拨儿接着一拨儿。白玉蜗牛养殖基地里的工人给蜗牛喂食、捡卵、清理残食。近年来,武功乡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月盈村引进白玉蜗牛养殖项目,由村委会提供场地,形成“集体+农户”合作模式,逐步把白玉蜗牛养殖引向规模化发展之路,目前市场前景良好。
据舞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引导各村盘活资产,发展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希望之路,赋能乡村振兴。(舞钢市委宣传部供稿作者:杨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