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三明医改”?重庆在公立医院原有编制3.8万名基础上新增备案编制6.5万名

红星新闻 2024-11-05 19:19:54

11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市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区县之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会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和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介绍了重庆如何解决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

政府投入年均增长27%

对65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

会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介绍重庆如何持续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首先,加强政府的投入保障,持续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2018年-2023年年均增长27%。同时积极化解公立医院的合规债务。

其次,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针对公立医院编制不足问题,重庆市对65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在原有编制3.8万名基础上新增备案编制6.5万名,备案编制人员与原在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薪酬制度、养老待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通过改革,稳定了医务人员队伍,引进了一批医学人才。

再次,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服务机制,注重降低以物耗为主的服务项目价格,提高一般治疗类、护理类、临床手术类等项目价格。通过调整,公立医院的服务收入占比达到了32.5%。

最后,衔接做好绩效薪酬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两个允许”,构建起以基本薪酬为主体、奖励薪酬为补充的薪酬框架,缩小科室之间的差距,增加医务人员工资中固定收入部分的比例。

“县聘乡用”每年至少1000人

乡镇卫生院可做胃镜检查、儿科诊疗、全身麻醉

重庆市辖区有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200万人,其中仍有933万农村常住人口。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表示,针对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和均衡布局。经过一系列的改革,2023年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了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例如,重庆以“县聘乡用”的方式向乡镇卫生院派遣区县级医院技术骨干,每年不少于1000人。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介绍,该院过去科室设置不全、医务人员水平不高,通过全区医疗“反哺计划”,该院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16名“区聘乡用”人员指导该院新建了儿科、消化科等,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该院现有8名医生可独立开展胃镜检查、儿科诊疗、全身麻醉等20项新业务。儿科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群众不再需要跑到30余公里外的区级医院看儿科。

在“三医”的基层政策协同方面,但彦铮介绍,市卫生健康委、财政、人社、医保、编办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辖区常住人口总量的1‰提升至1.2-1.7‰,将高级职称占比从10%提升至15%,中级职称占比从40%提升至50%,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般的诊疗费,增长部分全部由医保报销;将乡村医生专项补助标准由统一每人400元调整为执业医师1000元、执业助理医师800元、乡村全科医师700元、乡村医生600元,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愿意留在基层。

跨医疗机构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

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

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方面,潘建波介绍,重庆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连续服务,各区县全面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

重庆市正在加快数字重庆建设。潘建波介绍,数字健康建设从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数改推动医改。例如,推出“医检互认”应用,市级搭建统一标准、统一结构、统一质量的数据库,建成互认共享平台,实现跨层级、跨机构医检互认。各医院医生经患者同意,以高清无损的方式实时查看患者的原始检查检验结果,在符合互认条件下,对其他医院的结果予以认可,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实现“一次检查、终身查询,一地检查、全市互认”。今年推行以来,跨医疗机构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直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

陈德惠提到,龙兴中心卫生院落实“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群众在该院做了检查检验后,数据立即上传到上级医院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接入市级医检互认平台,与所有入网医院实现跨院调阅、互认。今年以来上级医院帮助诊断6600多例,医检结果互认1000余例。

此外,数字互联还帮助该院提升快速转诊能力:该院与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实行了互联互通,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区人民医院可直接调取诊疗信息,提前了解病情,做好救治准备,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至相应的科室,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今年以来累计上转的患者有128例,接收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患者19例。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重庆报道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