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卧龙镇毕庙村:村民进城住楼房,闲时回村打份工

极目新闻 2024-11-05 23:49:11

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任妤杨玖洲

实习生张乐昕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湖北襄阳襄城区卧龙镇卧龙新城小区,晚桂花香正浓。一天伊始,小区行人渐多,问候声、锁门声、车辆启动声此起彼伏。自2012年通过襄城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原位于卧龙镇西南部的毕庙村,整村搬迁至此已有12年,村民们过上了城里有屋,靠地收租的幸福生活。

毕庙村风光

在卧龙新城小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内,村民钱忠心、舒兵一早便在此等候。为鼓励村民投入志愿服务工作,毕庙村推出志愿服务“时间存折”,将村民的志愿服务时长进行存储,积分达到兑换标准,便可在“积分兑换超市”换取纸巾、雨伞等生活用品。村民舒兵通过帮助身边的老年人参加免费体检和宣传创文知识,账户共计100积分,成功兑换了一袋茶叶。“村里这个点子搞得好,干起活来更有动力了。”离开时他笑着评价。

搬迁至卧龙新城小区后,在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中,毕庙村结合地处集镇中心及小区实际,逐步走上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建立标准化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红色驿站内可供村民休息纳凉、观影、棋牌,丰富精神生活。“近些年我们注意到小区里停放的电动汽车数量增多,村民们也曾反映车辆充电问题。随后我们在小区闲置空地上建设规划了10处汽车充电桩,解决了村民充电难问题。”卧龙新城小区网格员高德菊介绍说。

在农村婚丧嫁娶往往受到重视,大操大办是常态。搬迁后,为了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毕庙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专门管理婚丧嫁娶,为村民提供红白喜事宴请场地。“红事和白事分开举办,我们提供的场地最多可容纳30桌宴席,村民们根据个人意愿免费使用,避免铺张浪费,尽可能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得到真正的实惠。”

据了解,对于卧龙新城小区在住,户口是毕庙村的村民,村委会每年给予“新农合”50%的补贴,水费、物业费全免,村内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可享受1000元至2000元的高龄补贴,真正让毕庙村村民在此安居,收获幸福。

而在距离卧龙新城小区近20公里的毕庙村,田间地头正是一派繁忙景象。2013年,整村搬迁后,毕庙村利用土地资源优势进行集中流转,整合本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多家公司,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种植养殖项目。目前形成了“四个一千”,即千亩特色林果、千亩荷塘+水产养殖、千亩花海、千亩农业特色种植的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5.9万元增至2023年的70多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今年63岁的毕庙村村民范德珍,当天正和3位同村人背着打药机,为不久前播种下的小麦幼苗驱虫。2012年范德珍一家搬迁至卧龙新城小区居住,随着孙子年岁渐长,不再需要人看顾,整日闲坐于家中的她便琢磨着拾起老本行,回到毕庙村重新开始种地。如今她和丈夫在总承包商手中个人分包了30亩土地,旱地种油菜,水地插稻谷养龙虾。闲暇之余勤劳的范德珍还会再接下一份零工,帮总承包商除草、驱虫、收割农作物等。“打零工一天100块钱,自己承包的地一年还能增收两三万元,在城里的家想回去就回去,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朴实的范德珍期盼天公作美,来年有个好收成。

在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毕庙村将田园风光与文化旅游深入融合。“抢抓隆七路建设机遇,我们实施了精品路线周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布局了骑行驿站、荷花栈道、桃园茶叙、露营基地、休闲名宿等项目,吸引了诸多周边游客、露营和骑行爱好者前来游玩。”毕庙村治保主任徐俊锋说道。

走进毕庙村水木香生露营基地,两座独栋仿古木屋矗立在草坪上,周围绿树环抱,携家人来此,晴时观星,闲时听雨,悠闲享美好假期。不远处白色天幕下,结三两好友闲谈,观一场日落,或燃起土灶台,亲手烹饪一桌地道农家饭。毕庙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远离繁华喧闹,走进村庄治愈疲惫。

截至目前,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毕庙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58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20人,人均增加收入2万元。“下一步,毕庙村将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继续谋划发展之路,积极推动村级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徐俊峰说。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