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黄孟娜临沂报道
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它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到来。当太阳位于黄经225°时,即为立冬节气。这一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为“四立”。
立冬的含义是冬季的开始,意味着万物进入收藏、休养的状态。在立冬之后,日照时间将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也将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寒冷。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立冬是农作物收获和储存的重要时期,人们会在这个时节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并入库储存,以备冬季食用。除了气温的变化,立冬时节还有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和民俗活动。例如,在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会显著减少,东北地区的大地会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而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忙着抢种晚茬冬麦、移栽油菜。此外,立冬还有吃饺子的习俗,人们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饺子可以抵御寒冷,补充元气。
在传统文化中,立冬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代的天子会在这一天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祭坛祭祀,表达对照临人类大地的敬畏与酬谢,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而在民间。人们也会利用这一天休息、犒赏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