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反映,一种“死亡游戏”在校园流行。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这位家长表示,“我儿子这一次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
“死亡游戏”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当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其后,该游戏虽经几起几落,但始终难以完全禁绝。
相关医生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这种游戏即便当时侥幸未出现严重状况,过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影响智力发育。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此危险的游戏,无疑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开玩笑。
对此,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明确表态,“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加强管理和引导。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死亡游戏”的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种游戏不是新奇的体验,而是对生命的严重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玩“死亡游戏”的行为。同时,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一旦发现有学生参与此类游戏,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心理疏导。
家长同样不能缺位。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发现孩子有参与“死亡游戏”的倾向时,要耐心地进行劝导,让孩子明白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不可将生死当作游戏。家长还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死亡游戏”的可怕后果,从而远离这种危险的游戏。
青少年自身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死亡游戏”。追求新奇体验是青少年的天性,但这种追求不能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轻易冒险。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学会辨别是非,不盲目跟风。同时,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在安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死亡游戏”流行校园,是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学校、家长和青少年自身都要行动起来,共同抵制这种危险的游戏,让校园成为安全、和谐的学习和成长之地。莫将生死当游戏,珍惜生命,远离“死亡游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