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现校园生命教育需推进#【“死亡游戏”仍在校园隐现,生命教育需要持续推进】#警惕危险游戏侵入未成年人世界#近日,湖南益阳一家长在网上发声,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因玩“死亡游戏”出现晕倒尖叫的情况。据了解,该“死亡游戏”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群体,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国内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游戏步骤大概包括靠墙下蹲、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主要是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很明显,这种游戏带有挑战个人身体极限的意思,同时也带有一定危险性。所幸的是,这次发生在益阳的事件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据涉事家长称,“我儿子这一次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她说,孩子们在学校把这种“死亡游戏”叫做“梦回大唐”,她的孩子玩过以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后来,该家长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称,孩子在送医后,身体无大碍,学校和相关部门已经介入处理。
家长报了平安,固然值得庆幸,让关注此事的公众能够松一口气。但从该家长心有余悸的回忆和人们对于这种“死亡游戏”的了解,可以看出家校双方必须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内孩子们玩类似“死亡游戏”的警惕和监管。
据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益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该局已采取措施,要求全市学校进行排查。其称,“截至目前,我们暂未接到其他学校类似情况的报告。此外,我们在加强生命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做了后续部署。”
应该说教育部门的反应是迅速的,而且明确指出要“加强生命教育”也确实是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中小学生大都未成年,普遍好奇心强,这种好奇心往往是好事——因为好奇产生兴趣,特别是激发自身对于知识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但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毕竟还未真正形成,也可能被有害的事物所引诱,自我保护意识还需要提高。
说到底,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等,既应当支持和宽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也应当高度关注某些不健康甚至是危险的“游戏”侵入到未成年人的世界。相比之下,成年人更多要靠自己判断是非、甄别善恶、权衡利弊,但未成年人往往还做不到这些,仍然需要社会为他们撑起保护伞。
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真正持续落实却很难,尤其此事涉及生命安全,稍有疏忽,后果是无法承受的。据媒体报道,在2004年,教育部获悉“死亡游戏”在学生中传播的情况后,就坚决制止此类危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相关省市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业余生活。教育部还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希望有关部门和各地中小学校保持这种态势,同家长一道,为学生们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